魏书·崔休传 崔鸿:北魏史学家,他是如何编写《十六国春秋》的?( 二 )


《十六国春秋》是北魏崔鸿所撰的一部记述自西晋灭亡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北方十六个政权兴亡历史的断代史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而对于史学,却是个发展的时代 。这一时期,“正史”名称开始出现,并且在图书分类中,“史部目录”正式形成,使得史学由作为经学的附庸上升为同经学并立的独立科目,并且确立了仅次于经学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前承秦汉大一统之余绪,后启隋唐盛世之端倪的魏晋南北朝,在史学的进展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

魏书·崔休传 崔鸿:北魏史学家,他是如何编写《十六国春秋》的?

文章插图
崔鸿的家世背景,不但富于史学的传统,而且其高门大姓的出身,更是为其成书提供了优越条件 。北魏时期,崔氏为北方地区的高门大族 。崔鸿所属的这一支原居河北清河郡,其曾祖崔旷早年随南燕主慕容德南渡黄河,迁居于青州 。崔旷在宋文帝时曾官至乐陵太守,崔鸿祖父崔灵延在宋孝武帝时为龙骧将军、长广太守、受封关内侯 。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灵延以败军之将被俘并迁至北魏代京附近 。崔鸿的伯父崔光也一同被迁 。崔光后来出仕北魏,参与机要,成为拓跋王朝倚重的元老重臣 。崔鸿的父亲崔敬友是崔光之弟,曾出任本州治中、梁郡太守 。更为重要的是,崔光也是北魏重要的史学家 。从30岁起任著作郎,参与修撰北魏国史,到73岁病故,崔光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史职,这或许影响到了崔鸿的史学撰述 。
崔鸿自身亦富有才学 。《魏书》称其“少好读书,博综经史”,以才学闻名于洛阳 。他一生,历仕孝文、宣武、孝明三朝,仕途相对平坦,职事之余,被委以史任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崔鸿被拜为彭城王国左常侍,开始了其政治生涯 。宣武帝景明三年,迁员外郎,兼尚书虞曹郎中,敕撰起居 。又迁给事中兼祠部郎,转尚书都兵郎中 。永平初,徙三公郎中,加轻车将军,又迁员外散骑常侍,领郎中 。延昌四年(515年),迁中散大夫、高阳王友,又为司徒长史 。正光三年(520年),加前将军,参修孝文帝、宣武帝起居 。正光五年(524年),以本官修缉国史 。孝昌初,拜黄门侍郎,寻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 。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家世背景下,崔鸿最终成就了《十六国春秋》这部史学名著 。史称崔鸿“弱冠便有著述之志”,他见晋、魏前史皆自成一家,无所措意,乃转而综合十六国史,“定为一书”,名曰《十六国春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