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不喜欢曹洪 曹丕与曹洪有君臣之义、骨肉之亲,为何登基后却要杀他?( 二 )


等到曹丕担任王世子的时候,曹丕的地位已经基本稳定了 。在这个时候,按照常理来说,即便是曹操提倡节俭,曹丕的手头也不会太过贫乏 。而且要借钱,一般想要向与自己友善的人借,而且那些人也会借的 。但是,曹洪直接拒绝了曹丕的要求,说明曹洪与曹丕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 。
我们从曹丕向曹洪借钱这件事,能够清楚地看出他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试探曹洪对自己的态度 。在当时,曹丕担任王世子,离最后继承魏王王位只有一步之遥 。在这个情况下,曹丕要收拢曹操手下那些臣子之心,为下一步继位做准备 。最重要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收服失败的竞争者曹植的支持者为己所用,从根本上消除竞争隐患 。

曹丕为什么不喜欢曹洪 曹丕与曹洪有君臣之义、骨肉之亲,为何登基后却要杀他?

文章插图
从曹丕向曹洪借钱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曹洪其实不是曹丕的支持者,倒是更可能是曹植的支持者 。因此曹丕向曹洪借钱,就是让曹洪表明自己的立场,是否站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区区一百匹绢帛对于曹洪来说是九牛一毛,不存在借不起的问题 。
但是,曹洪明确的拒绝了曹丕的要求,并没有站到曹丕的阵营里来,这才是曹丕仇恨曹洪的原因 。在曹丕担任皇帝后,开始在朝野对那些敌对自己的势力进行清算 。像曹洪这样明确抵触自己的人,自然首当其冲 。曹洪心中也自然知道曹丕要处死自己的原因,这才会坐在监牢里等死,在免除死罪后大喜过望 。因此,曹丕要杀曹洪,不仅仅是因为借百匹绢帛那么简单 。
三、曹丕对亲族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 。
其实,曹丕对曹洪的处罚背后,也显露出曹丕建国后对亲族的政策 。曹丕在他的继承人之争中,吃尽了兄弟相争的苦头 。这种残酷的竞争,让曹丕心有余悸 。因此,在他当上皇帝后,就开始大规模地镇压过去的对手,并将一切可能危害他皇帝地位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
当年的曹洪胆敢公开的拒绝曹丕的要求,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他是曹操的亲族,位高权重 。二是他自认为能够与曹丕的权威对抗,藐视皇权 。在曹丕处罚曹洪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大批的人员去向曹丕说情,要求赦免曹洪 。我们可想而知,如果曹洪这样的权臣过多,失去了制约,会给曹魏政权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
因此,曹丕采取了一种近乎严苛的办法,来制约这种力量 。他把曹洪这样的老臣投入监狱进行处罚,杀一儆百 。而将曹彰、曹植这样的竞争对手剥夺权力,软禁起来 。因此,在曹魏时代,就出现了一种特色,那就是皇帝除了最信任的亲族大臣外,其他的亲族都被软禁在封邑之中,形同囚徒 。
这也影响了曹魏的命运 。在没有亲族支持的朝廷里,充斥着权臣成长的因素 。如果皇帝比较能干,这个朝廷还可以维持 。如果失去了英明的皇帝领导,就很可能大权旁落 。最终,曹魏的政权落入了司马懿的手中 。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司马懿轻易地就控制了洛阳,迫使曹爽等人交出了权力 。这个时候整个朝廷上下都袖手旁观,而那些皇族则无力过问,曹魏就此灭亡 。
曹丕为什么不喜欢曹洪 曹丕与曹洪有君臣之义、骨肉之亲,为何登基后却要杀他?

文章插图
但是,曹丕的这个亲族政策的后遗症并没有因此结束 。到了晋朝,这个后遗症还在继续发酵 。晋朝的皇帝在统一天下后,感到曹魏的对亲族的政策过于严苛,使得皇帝在朝堂之上没有外援 。一旦朝廷之中出现权臣,就没有匡扶的力量 。于是,晋朝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分封诸王的政策 。
这个政策就是把皇族分封到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拥有封地和军队 。这样,当朝廷有难的时候,就可以出兵勤王 。但是适得其反,这种政策却造成了八王之乱的灾难 。拥有兵马的各方势力为了皇权进行混战厮杀,使得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天下进入了南北朝阶段 。这都是曹丕当年的亲族政策带来的后遗症 。
结语:
曹丕杀曹洪的借口是因为他的门客犯法,需要有连带责任 。可是因为这种罪名,就要对一位位高权重的功臣处死抄家,未免有些过分 。史书上解释说是当年曹丕当王世子的时候,向曹洪借百匹绢帛遭到拒绝,因而怀恨在心的报复 。
其实,曹丕当时向曹洪借钱,是因为曹洪不是自己阵营的人 。他企图通过借钱这个方式,让曹洪进行表态 。可是曹洪依仗自己亲族的身份,已经功绩、地位,拒绝了曹丕的要求 。在曹丕已经担任王世子的情况下,这种拒绝是对曹丕的反对,自然让曹丕怀恨在心 。
因此,在曹丕当了皇帝之后,就对曹洪进行报复,并以此杀一儆百,震慑那些潜在的反对者 。曹丕还为此制订了严苛的亲族制度,把那些亲族软禁在封地,不给他们分毫的权力 。这使得司马懿政变的时候,皇帝孤立无援,大权轻易落到司马懿手中,曹魏也因此灭亡 。晋朝建立后,对这个政策修改为分封制,结果引起了八王之乱,让百姓遭受了更大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