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重用魏延 魏延被刘备视为心腹 魏延又是怎么得罪诸葛亮的( 二 )


刘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而且是一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妙棋,我担心此人留着,迟早会是个祸患,震其胆之后便得安其心,魏延虽然不贤,但敢做事胆大过人,此人留之可虑杀之可惜,只要主公与我健在,魏延就不敢起异心,公元223年 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后,刘备在白帝城身死道消,太子刘禅继位,魏延被封为都亭侯,从公元227年一直到诸葛亮去世,魏延跟随诸葛亮进行五次北伐,屡立奇功,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 。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 魏延被刘备视为心腹 魏延又是怎么得罪诸葛亮的

文章插图
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干,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为诸葛亮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他的看法是,先取关中,再取陇西,蜀军出子午谷后,假使能速战速决占据关中,陇西被孤立,不足为惧 。
蜀汉也没有后顾之忧,攻取关中后,也可凭借这一富庶的天府之国,解决粮草紧缺的问题 物资是蜀汉的短板,也可凭借这一富庶的天府之国,物资是蜀汉的短板,在曹真之后镇守关陇的司马懿,就是靠与诸葛亮打持久战,不断消耗蜀军的战斗力,甚至耗尽了诸葛亮的生命 历史无法假设,孔明不用子午谷奇谋,是错失良机,但是此事却成了魏延的心结,永远不得而知,还是眼光独到 。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 魏延被刘备视为心腹 魏延又是怎么得罪诸葛亮的

文章插图
但是此事却成了魏延的心结,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只不过史书中,没有留下诸葛亮与魏延,将相失和的记载,但是魏延因为其本人的性格,的确是得罪了很多人,而兵出子午谷的奇谋,多少让诸葛亮有点下不来台,诸葛亮用兵一生谨小慎微,稳扎稳打,所以他不愿采用魏延的奇谋,诸葛亮用兵向来大权独断,部下只有服从,而这次魏延独持异议,后来证明又确是妙计,让诸葛亮颇为尴尬,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瘗,死而后已,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延续 。
都立下了莫大的功劳,非常值得后人的纪念和缅怀,然而他对魏延的偏见,却使这位大将蒙受了冤屈,才能得不到施展,从魏延自身看,他一生忠肝义胆,大节不亏,却疏于小谋,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了遗憾,至手小说中,写诸葛亮在临终前,留下除掉魏延的遗计,更显得荒诞不经,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 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命令,都鸟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儿子数人逃亡,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于是诛灭魏延三族,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于是诛灭魏延三族,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 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 魏延被刘备视为心腹 魏延又是怎么得罪诸葛亮的

文章插图
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 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相比之下,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更为可信 那么历史上,魏延究竟有没有谋反?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魏延真有谋反之心,他至少有三种选择 一是临阵倒戈,投降司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