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韩琦妻子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四 )


治平元年(1064年)二月,韩琦提举修《仁宗实录》 。五月,英宗病愈,在韩琦的劝说催促下,曹太后撤帘,降手书还政 。闰五月,英宗特授韩琦为尚书右仆射 。他多次请辞相位,英宗均不许 。次年十一月,充任南郊大礼使,进封魏国公 。
英宗亲政仅半月,韩琦等人就提议讨论关于英宗生父、濮王赵允让的名分问题,而英宗为了减少追封阻力,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满二十四个月)再议 。治平二年(1065年)四月,韩琦等再次提出这一议题,于是,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 。争论持续了十八个月,其中以韩琦为代表的中枢宰执等顺应英宗之意,建议尊赵允让为皇考,但遭到了翰林学士王珪、侍御史吕诲等人的反对,他们力主称仁宗为皇考,赵允让为皇伯 。曹太后闻讯,一度草诏严责韩琦等,英宗预感到形势的发展于己不利,不得不暂缓讨论此事 。最后,韩琦等劝说曹太后签押,同意称赵允让称“皇”,其三位夫人并称为“后”,并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 。此事才告终 。
韩琦身为宰相,却始终以边事为念,他曾多次就边防问题向英宗陈说方略,建议在河北、河东、陕西等路“籍民为兵”,以为“义勇”,三丁选一,于手背刺字,农闲时练兵,战时防御,既可增强军事力量,也能减少冗兵军费 。
治平三年(1066年)九月,西夏大举进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县西北白马乡),韩琦建议“停岁赐,绝和市”,遣使向西夏问罪 。枢密使文彦博反对,部分朝臣亦举仁宗时对夏战争的旧事 。韩琦判断:“李谅祚(即夏毅宗)不过是个狂童,并没有李元昊的智谋计略,而如今的边防远过当年 。马上派人诘问,夏人一定服罪 。”英宗按其意见行事,李谅祚果然上表谢罪 。英宗得到消息后,看着韩琦说:“一如你所料 。”同年冬,英宗病重,建嗣问题表面化 。韩琦进言说:“陛下久不视朝,愿早建储,以安社稷 。”英宗点头同意,于是确立颍王赵顼为皇太子 。
押班事件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病逝,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 。韩琦拜司空兼侍中,并任英宗山陵使 。
神宗即位不久,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说他自嘉祐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且“不赴文德殿押班”,专权跋扈 。神宗知道王陶实为诬告,将其罢职,但韩琦在英宗的永厚陵复土后,不再入中书门下办公,坚决辞位 。神宗挽留不住,任命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及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并在韩琦入宫奏对时泣道:“侍中(指韩琦)一定要离开,今天已经降制了 。”又在东京兴道坊赐他一座宅第,擢升其子韩忠彦为秘阁校理 。韩琦辞退所授两镇,仅兼领淮南节度使 。
正在这时,守边大将种谔擅自对西夏发起突袭,一举攻占绥州(今陕西绥德),边界气氛骤然紧张,朝廷忧虑 。韩琦在尚未赴任的情况下,又奉旨改判永兴军(今西安)兼陕西四路经略使 。朝中一些大臣认为绥州孤绝难守,主张放弃 。韩琦最初同意放弃,但在陕西宣抚使郭逵的劝说下,反对焚弃绥州 。一个月后,西夏国主李谅诈去世,战事暂告平息 。
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韩琦复判相州 。在相州任上还未满三个月,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大批灾民流离失所 。神宗赐手诏给韩琦,让他迁判重灾区的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兼北京(亦指大名府)留守、河北四路安抚使,并被准许便宜从事 。

北宋宰相韩琦妻子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插图
新法之争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变法 。九月,颁行“青苗法” 。次年(1070年)二月,韩琦上疏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本是兼并之家,也可贷给青苗钱,这种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济困乏” 。神宗看了韩琦的奏疏,一度动摇了变法决心 。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条例司”,逐条批驳,公布于天下 。后来韩琦又上疏,申辨愈切 。此后,韩琦还对“免役法”“市易法”等提出了反对意见 。同年,韩琦解除了河北四路安抚使之官,仍判大名府 。
在对外关系上,韩琦被认为“一改从前的强硬立场而日趋软弱妥协” 。当时宋和契丹在“划界”河东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韩琦上疏神宗,认为宋在边防策略上主动进攻,积极防御,有七事致“契丹之疑”,吁请神宗去掉各项新法,并将契丹所疑之事,“如将官(法)之类,因而罢去”,以换取边境安宁 。
病逝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