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中建六局“95后”志愿者的青春担当( 二 )


保障好居家隔离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根据疫情防控管理相关措施的规定,包括快递在内的外部物品及运送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海望园小区,运输和投递这些物品的任务,就落在了这些青年志愿者的肩上。
根据社区统一安排,服务海望园小区的志愿者们被分为三个班组,第一班组清晨6时45分完成集合,中建六局的小伙子们不到6点就早早起床了,7点准时进入小区开展服务。要将小区门口成堆的物品,送到每个有需要的人手中,也是一项挑战性不小的任务,小伙子们不仅要熟记小区内各个楼号和单元的位置,更要保证准确无误地将物品挨家挨户及时送达,赶上核酸检测采样,医务人员所需的抗疫物资也要及时送达,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为方便运送,社区第二天为志愿者们配备了2台电动三轮车、4辆手推车及1辆自行车,但这些“装备”对服务偌大居民区来说远远不够。于是,小伙子们加快步伐、一路小跑、传递接力……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物资运送和及时供应。“你好,我们家楼层比较高,老两口腿脚不便,能帮忙送上来吗?”“没问题,大爷,您家在哪栋楼哪户,我这就给您送过去。”接完电话,郝佳鑫便扛上桶装水直奔大爷家。
95后|中建六局“95后”志愿者的青春担当
文章插图

青年志愿者郝佳鑫为居民送去桶装水。中建六局供图
“11栋楼急需1名志愿者、采样管,需要送一下。”“收到,这就送来。”“28栋楼需要1名志愿者,急需采样袋,麻烦送一下。”“收到,马上送。”“这个药要送上门,那户家人急需。”“放心,一定送达。”“这个要送入户,家里是90岁老人,下楼不太方便。”“交给我。”……有时候为了尽快将热气腾腾的外卖餐送到居民家,志愿者们总是快马加鞭一路小跑,一趟下来防护面罩上的水汽早已凝结成水珠,不时从面罩上滴落。“居民有需要,我们就全力以赴。虽然身体上很累,但看到居民们第一时间收到了生活必需品,心里瞬间觉得所有付出都不算什么。疫情只是暂时的,一切困难最终都会过去的。”22岁小伙子蒋豪说。
“请放心,我们一定尽快送到!”
在实行封闭管理的这段日子里,海望园小区的居民生活井井有条,烟火气息也从未断绝过。从蔬菜、粮食、桶装水、外卖餐、药品,到体温计、练习册、婴儿用品、生日蛋糕、奶茶,五花八门的配送物品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让志愿者们记忆犹新。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生活。
“我想买点菜和调料,中午炒菜吃,但手机不会操作,能帮我一下吗?”“奶奶,想买什么,我帮您在网上买。”26岁的小伙子王祺焜熟练地下了单。
“这是您购买的蛋糕,我代表志愿者祝您的家人生日快乐。”24岁的小伙子刘文博完成配送还不忘送上温馨祝福。
由于疫情和管控的突然,小区住户中有很多家人处于暂时分离状态。常常有管控区外的家人或亲友,带着生活物资来到小区门口,托志愿者们带给他们挂念的人:老师用平板车给学生拉来满满5大袋学习资料,高中生为姥爷送来爱吃的糕点,晚辈亲属为80多岁老奶奶送来新鲜蔬菜……
“麻烦您把这些吃的带给我的孩子们,这是地址。”“请把这些带给我朋友。”“受累把这个给我孩子拿过去,他和老人住在一起。”对于这些离别人来说,志愿者回复的一句“请放心,我们一定尽快送到。”,胜过千言万语。“疫情虽然暂时拉开了人们的距离,但无法阻隔人们的心,我们迟早会克服困难,战胜新冠。”23岁的小伙子张瑞东说。“虽然出的只是微薄之力,但我觉得这些天来自己的奉献是有价值的。”23岁的丁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