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出来与选出来: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二 )


如前文所述,当权者不会放弃让权力传之子孙的努力,即使在“考出来”的时代,“生出来”的死灰还会复燃,流行模式就是科举舞弊——— 即以“考出来”之名,行“生出来”之实 。但这样做难度较大,因为唐以后,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知道维护科举的公正,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实则就是维护王朝的合法性,因此对科举舞弊严惩不贷 。对皇帝来说,科举舞弊之罪,仅次于“谋逆”,而当一个朝代科举纪律松弛、舞弊盛行时,基本上可以说,这个王朝已是穷途末路了 。因此在科举时代,“官二代”和平民百姓一样,要通过科举才能得官,而靠捐官获得的官职不可能太高,且被整个科举共同体所蔑视 。
网络配图
考不上举人、进士的“官二代”,无论其父、祖官职多高,也只能在家当个土财主或者靠家庭的权势做买卖 。科举时代,中国严格来说,除了皇家,是没有贵族的,只有“文化家族”,即“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利用家庭优越的条件,聘请名师教育子弟,而子弟登科为官 。如清代昆山徐乾学家族和常熟翁同龢家族 。这类因家境造成受教育条件的差异,在任何一个时代包括选票为王的民主社会,都是存在的 。但只要程序公正,多数人对这种的差异是能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