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之君汉献帝的悲剧:没有曹操竟也就没有他( 二 )


当时曹操的幕僚们对曹操说,主公应该迎接困居在洛阳的皇帝,拯救形势危如累卵的朝廷 。当然,也有人反对,说为什么要搭理那个只能算作是洛阳县令的倒霉小皇帝?曹操明智地决定,迎接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个“挟”字,决定了刘协后半生的命运 。
刘协的朝廷跟随曹操大军迁都到了许昌 。曹操集团以许昌为中心,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几乎再造了一个汉朝 。他击垮了北方占据冀、青、并、幽四州的袁绍,取下了盘踞东南方向淮南的袁术和割据东边拥有徐州的吕布的头颅,安抚了西方割据关中的韩遂、马腾集团,招降了割据西南方向宛的张绣集团 。外圈的辽东的公孙度、幽北的乌桓、河套长城沿线的匈奴都纷纷向曹操低头,向刘协称臣 。
毫不夸张地说,曹操几乎是亲手梳理了一遍中原大地,手把手塑造了一个新的王朝的雏形 。在晚年,曹操曾下诏明志:“天下若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确,如果没有曹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刘协生前南向称帝,又有多少人会称王一方 。
网络配图
在许昌的日子是刘协过得最安逸、最稳定的时期 。他享受到了作为帝王的一切表面权威 。随着曹操大军不断取得胜利,刘协手中的大汉王朝似乎实现了“中兴” 。一个新的统一国家眼看就要从乱世的废墟中崛起了 。可这不是刘协想要的生活 。
刘协也尝试着挣脱“傀儡”的命运,但没有成功 。与曹操的其中一次交锋就是名扬后世的“衣带诏”事件 。建安四年(199年),18岁的刘协任命岳父董承为车骑将军,秘密写下衣带诏赐给董承,授意董承联络汉室大臣诸侯,联合铲除曹操 。官渡之战前夕,董承联络西凉马腾、左将军刘备,动员自己掌握的军队在许昌宣称受汉献帝“衣带诏”,发动兵变 。曹操毅然回兵*董承,平定刘备在徐州叛乱,再次派遣卫觊入关,稳定韩遂、马腾集团 。“除曹”行动尚未展开,与谋者董承、吴子兰、种辑等人就被灭三族了 。刘协还曾授意自己的另一位岳父伏完筹划地下组织,再次遭到了失败 。为此,刘协付出了许多血的代价:他的岳父董承被灭了三族,董承之女董贵妃和腹中胎儿被一并诛杀;贵为皇后的伏氏及两个皇子连同伏氏的家族也成了曹操刀下之鬼……
刘协处理与曹操的关系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 。一方面,刘协的小朝廷全赖曹操的支持,全靠曹操大军拓展疆土;但另一方面,曹操打下的江山却不再姓刘了 。作为能力出众、又一心希望中兴汉室的君主,刘协为什么扮演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末代皇帝的角色呢?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是这样评价汉献帝的: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之所以在他手里终结东汉一朝,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空头皇帝而已,“威权去已” 。
隐隐约约间,一个曹姓王朝的身影开始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