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七情六欲`五谷`五劳七伤`五苦( 二 )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

何为七情六欲`五谷`五劳七伤`五苦

文章插图
何为七情六欲`五谷`五劳七伤`五苦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
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
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 。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
五劳七伤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渭五劳所伤 。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行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解伤志 。
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协调 。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五苦:
佛教言生老病死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为五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