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历经变幻 。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都是依靠世袭制 。如果一个人在建国之初立下功劳,被封为大夫,往往在他死后,就由儿子来继承大夫的职位 。当时,诸侯的封地叫做国,大夫的封地叫做家,于是中国古代有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过这种世袭制有很大的弊端 。一国之君,如果贤明那还罢了,如果昏庸,可就为祸不浅 。一个平凡的傻子,最多不过是在家里乱搭乱闹,可一个国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祸害到成千上万人了 。可关键还是,许多的昏君,不认为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的人当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当成是国家的忠良 。世袭制度,流弊广矣 。
到了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推荐 。推荐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 。汉代特别推重孝道,于是汉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 。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顺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说,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门,有一定道理 。能够孝顺父母的人一般来说,也能够终于国家,爱护百姓 。秀才则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说儒家的经典,《尚书》《诗经》什么的 。相对而言,推荐为秀才的比较少,推荐为孝廉的比较多 。翻翻《后汉书》,绝大多数官员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条路 。
为什么呢?因为孝廉比较好作假 。秀才必须精通典籍,两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 。可是孝顺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乡亲的评价了 。可是,在历朝历代,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有人作假 。在汉代,孝顺就可以当官,越孝顺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扬,既然有实际的利益,那么父母邻居也就会参与造假了 。于是,推举制度的弊端也出来了 。推举过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 。你说他是孝顺那就是孝顺,而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 。到了隋唐时期,风气为之一边,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选官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 。
网络配图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专项考察 。而当时最受人看重的就是进士科 。当时有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三十岁考中明经就算是年纪大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那也算是年轻了 。据说,在唐太宗时期,每年都有八九百人参加进士考试,可是录取的有多少呢?不过是二三十人,录取比例不到3%,可远远比现在的高考,甚至是硕士、博士难考多了 。而当时能够来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本身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 。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一共录取的进士不过是五百来人 。纵观整个唐朝,一年录取的进士科人员,不超过三十四人 。
既然录取人数如此之少,为何几百年来,还有人趋之若鹜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从录取进士科之后,出仕会非常方便 。唐朝的许多名臣名相,都是出身于进士科 。如王勃、王维、刘知几、陆贽、颜真卿、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唐朝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都是出自进士科,因此后人称进士科为“将相科” 。在史料中还记载了唐高宗时的宰相薛元超曾的一番话:“我虽然富贵过人,但大遗憾,头一件就是不能以进士及第入仕 。”就算是身居将相高位,如果不是由进士出身,依然会心有余憾 。
【爱江山也爱美人:唐太宗喜欢哪三类女人?】
- 康熙爱上了苏麻?苏麻比孝庄的年纪还要大
- 满清军队真的只爱弓箭不爱火器?其实不是的
- 武则天不爱江山爱美男:乾陵陪葬男宠出土
- 三观超正的爱情观 什么叫爱情
- 单雄信为何宁死也不辅佐英主?他们竟有这样纠葛
- 爱新觉罗middo;东莪的父亲是谁?她到底嫁给了谁?
- 从古至今究竟有多少犹太人到中国?蒋雯丽也是
- 三田爱里个人资料简介三田爱里背景及演过的影视剧图片
- 揭秘曹操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曹操的子女孩子
- 李世民竟然爱上嫁过5次的48岁半老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