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别称有哪些? 冬至的别称有哪些( 三 )


九九歌与消寒围每当冬季来临时 , 慈爱而灵慧的母亲们给孩子吟出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舒手 , 三九四九冰上走 , 五九六九 , 沿河看柳 , 七九冰开 , 八九雁来 , 九九加一九 , 犁牛遍地走 。
这歌 , 便是几乎流传于我国各地的九九歌 。
九九歌也叫九九词 , 全称应是“九九消寒歌” 。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计算 , 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起 , 每九天为一个时段 , 这个时段便是与夏季的“伏”相对的“九”;共有九个时段 , 之一个九天叫一九 , 其后依次称二九、三九、…九九 , 合称“九九” , 与“三伏”相对 。整个冬季中 , 这九九八十一天气候较冷 , 此期过后 , 天气回暖 , 大地将春 。在这较冷的“最难将息”时节 , 人们以九数之 , 屈指度日 , 因此叫“数九”;这一段的天气也相应地称“数九天” 。屈指数日的人们比较闲暇 , 于是通过对天气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观察 , 联缀了九九歌 , 广泛流传 , 以志数九消寒 。据南朝梁宗德《荆楚岁时记》记载 , 当时已有数九之俗:“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 , 为寒尽” 。此处以冬至日数起 , 与现今历法不同 , 但可能是事实 , 后世志书也有谓冬至日起数九者 。

冬至的别称有哪些?  冬至的别称有哪些

文章插图
九九歌的出现当较数九为晚 , 但到唐宋时已经很流行 。清光绪14年刻本河北《东光县志》的作者就说:“至数九歌词 , 则自唐以来 , 颇著载籍 。如陆泳《吴下田家志》、周遵道《豹隐纪谈人杨镇《丹铅总录入王世贞《宛委余编》、冯应京《月令广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并有夏至、冬至数九两篇 , 大同小异 。”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给这种论断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岁时杂记》 , 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数九 , 凡九九八十一日 。里巷多作《九九词》、又云:”九尽寒尽 , 伏尽热尽‘ 。“宋代大文豪苏辙《冬至》诗还有”似闻钱重柴炭轻 , 今年九九不难数“的句子 。
九九消寒歌全国大部分地都有流传 , 尤以北方为多 。北方冬季严寒 , 所以九九消寒歌不仅名实相符 , 并且也有实际存在的意义 。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 , 人们创作时着眼点各有差异 , 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 。以下南北对举两首:河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 , 凌碴散;春打六九头 , 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 , 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 , 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 , 以后九不来 。
浙江:一九二九 , 相呼不出手;三九二十七 , 篱头吹好栗;四九三十六 , 夜宿如露宿;五九四十五 , 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 , 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 苍蝇躲层次;七九六十三 , 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 , 猪狗躺海地;九九八十一 , 穷汉受罪毕;刚要伸懒腰 , 蚊虫虼蚤出 。
与九九消寒歌相对应的消寒习俗是九九消寒图 。比起九九消寒歌 , 消寒图出现较晚 。它有三个作用:一是记载数九后的天气 , 如阴晴风雪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占卜来年丰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