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后( 二 )


被慈禧太后召入宫中担任过两年侍从女官的裕德龄,在南北议和期间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更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隆裕太后的风格:现在的皇太后是一位很仁慈的女性,“她读过一些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历史书,她很愿意学习并培养皇帝 。”与此同时,德龄也谈到隆裕太后所面临的弱势困境:“她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有点冷漠 。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兼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 。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
网络配图
只要天下太平就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 。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 。
12月7日,时任总理公署秘书的许宝蘅(hng),在日记中记录了隆裕太后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养心殿内长达1个小时的对谈 。隆裕太后表示:“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 。”并且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
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kuāng)、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是 。她最后表态说:“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 。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 。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进一步表示:“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清帝逊位的大政方针,至此已经初步确定 。
不是亡国罪人
逊位诏书颁布10天后,上海《申报》于2月22日以《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为标题报道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献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后交给军机大臣世续、军谘大臣徐世昌盖用御宝 。此时反对逊位共和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隆裕太后表示说:“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 。“清后仍大哭 。清帝时立清后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君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 。
网络配图
9月11日,黄兴、陈其美一行人在袁世凯和孙中山的邀请催促之下来到北京 。当天晚上,满清皇族奉隆裕太后旨意,在金鱼胡同那桐住宅举行欢迎会,黄兴在答谢词中表示,辛亥革命不过3个月就实现南北统一、五族共和,“全赖隆裕皇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 。”孙中山当场表示:“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6岁,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3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 。参议院休会1天 。民国政府于3月19日在太和殿召开国民哀悼大会 。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 。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 。已经逊位的宣统皇帝,为皇太后上谥号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随后将她与光绪皇帝合葬在河北易县的崇陵 。
然而,隆裕太后去世后,随之而来的是南方国民党与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间反复不断的国内战争 。而被动主持中华民国共和大业的隆裕太后,更是被各种各样的历史叙述和小说传奇,妖魔化为一名宫廷妒妇和亡国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