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哪些留日士官生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二 )


相比而言 , 前几期的留日士官生往往占据军中高位 , 一些人在短短几年间就做上了标统(团长)、协统(旅长)甚至统制(师长) , 如一期生吴禄贞、张绍曾分别为第六镇统制、第二十镇统制;二期生良弼为禁卫军协统;三期生蓝天蔚、蔡锷、潘矩楹分别为第二混成协协统、第十九镇协统及第二十镇协统 。至于任标统的就更多了 , 如第六期的阎锡山、罗佩金等等 。
吊诡的是 , 尽管留日士官生回国后待遇优渥 , 但这些人最终却走到了清廷的反面 。原来 , 很多留日士官生在日本期间即接触了革命思想 , 一些人甚至加入了革命组织同盟会 。辛亥革命中 , 这些人也成为了领导各省独立的风云人物 。据统计 , 民国初年以革命起家而担任各省都督的留日士官生有8人之多 , 包括江西都督李烈钧、云南都督蔡锷、陕西都督张凤翙、山西都督阎锡山、四川都督尹昌衡及胡景伊、贵州都督杨荩诚及唐继尧 。当时这些人大多三十出头甚至未满三十 , 可谓是风云际会 , 乘乱而起 , 一时独领风骚 。但是 , 除唐继尧及阎锡山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治外 , 这些乱世枭雄在民国后大多因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欠缺而昙花一现 , 有些人甚至在军阀混战中死于非命 。
大体上说 , 日本士官学校只培养中下级军官 , 与之相衔接的日本陆军大学则不招收中国学员 。因此 , 除个别人外(如民国后担任保定军校校长的蒋百里 , 但他后来又赴德国留学) , 留日士官生在军事上未必出色 , 当时的北洋军就很少选用留日士官生 。机缘巧合的是 , 这些分派到南方新军的士官生们正好成了清廷的掘墓人 。1914年后 , 日本士官学校继续接受中国留学生 , 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止 , 共开办到第22期 。这批士官生虽不能与清末的前辈们相提并论 , 但其中也出了一些名人 , 如张群、何应钦、朱绍良、钱大钧、汤恩伯等 。民国后 , 在保定系及黄埔系的挤压下 , 留日士官生也就逐渐淡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