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象山“海上120”:渔民心中的救护明灯

作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港,全年停靠港口的渔船有2000多艘。由于海上作业距离远、时间久,渔民在海上发生伤病,很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在石浦港,有一个特别的海上120救护队,全年无休保障渔民的生命健康。2月9日,采访人员专程来到石浦港,了解这个“海上120”是如何运作的。

视频制作:采访人员 孙美星 王颖
渔政船充当救护船
每次出动动辄十几个小时
“喏,这艘33205就是海上120急救船。要是出海捕鱼受伤了,这艘船会载着120医生来救我们,多远都会来!”2月9日,象山石浦渔港停满了船只,虽然年还没过完,一些渔船上已经有船员们忙着刷漆、清扫,为虎年的出海作业做准备了。
救治|象山“海上120”:渔民心中的救护明灯
文章插图

海上120救援船。
采访人员走上海上120救援船一探究竟——这是一艘渔政船,紧急救援的时候可充当救护船。刚走上船,船舱密闭的气味和轻微的摇晃就让人感觉有点晕。二副徐永明告诉采访人员,轻微的伤员可以在船舱两头的会议室和餐厅处理,重的伤员因为不能自己行走,担架会被放在船舱中间,方便医生处理。

2021年,海上120共执行了13次出海救援任务,时间最长的耗费20多个小时,大部分患者都是船上作业突发外伤的渔民。徐永明说,白天如果风平浪静,船能开得快一点,如果晚上出海或是遇到风浪,来回七八个小时都是常事。
海上120的值班室设在距离码头五分钟车程的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里,收到渔民的求救电话后,120值班医生会马上拎着急救包和药箱乘坐救护车来到码头,登上救护船出海;在海上对伤员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待伤员稳定病情后,急救船会带着伤员返航……

海上漂了10个小时
保下了渔民的眼睛
“红色袋子是急救包,装着纱布、绷带、镊子等;银色的箱子是药箱,常用的输液、口服药品等都打包好了。每次出海两个医生配合,一人拎一个。”2月9日,海上120的值班医生是24岁的林秉锋,他正在检查、更换两个海上急救包里的物品。采访人员拎了下,两个袋子加起来足有15公斤重。
林秉锋是土生土长的石浦人,尽管如此,第一次海上救援经历的晕船经历还是让他印象深刻:“夜里8点接到求助电话,船员左眼受伤,没法睁开。我和同事马上出发了。上船后,我们马上吃了晕船药,但没想到全程就跟坐海盗船一样,吐得天旋地转。后来同事又给我打了一枚安定针,希望能缓解呕吐,可还是没用,胆汁都吐出来了。”
救治|象山“海上120”:渔民心中的救护明灯
文章插图

林秉锋在查看急救包物品。
那一次,凌晨2点,他们终于在茫茫大海上和受伤渔民的船只相遇。“我们强撑着,一边呕吐,一边给伤员做急救、清创、包扎、输液。”
清晨8点,林秉锋带着受伤渔民返回岸边,医院的救护车已经等着了。完成好交接工作,他在值班室躺了一整天才缓过劲来,连三餐都是同事送到床边的。让他欣慰的是,由于得到及时救治,那位船员的眼睛保住了。
林秉锋现在已经成了海上120院前急救小组长。他说:“海上风浪大,物品难以固定,容易发生外伤事故。等船只靠岸再救治,时间长,成本高。海上120可以让我们和受伤船员的船只互相靠近,至少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赢得抢救的先机。”
据介绍,除了要克服晕船这个难题,海上急救对医生也提出了高要求。比如,要掌握全方面的急救技能,还要掌握护士的各项技能。以输液为例,在风急浪大的渔船上想要做到“一针见血”,难度远非在陆上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