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源于宋代?宋朝医生告诉你如何坐月子( 二 )


产褥期饮食与护理
妇人分娩之后,便进入产褥期,也即后来所谓“坐月子”的时段 。宋朝时,尚无“坐月子”的讲法,但产褥期的护理是需要的,在宋代医学中,这个产褥期护理被划入“产后门” 。今天婆婆们讲究的“坐月子”陋习,既要“捂”,又有各种“忌口”,还要求卧床一个月,不知起于何时,应该是民间小传统,实在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张 。
那么宋朝医生会给产褥期的女性提出哪些护理建议呢?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里面有些提议确实匪夷所思,如“新产后不问腹痛不痛,有病无病,以童子小便以酒和半盏温服” 。产妇要服童子尿,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希望学中医的朋友教我 。以我现在的知识层次,实在是理解不了啦 。
不过,杨大夫后面的建议就颇有几分科学精神了:“一腊之后,方可少进醇酒并些小盐味 。一法才产不得与酒,缘酒引血迸入四肢,兼产母脏腑方虚,不禁酒力,热酒入腹,必致昏闷 。七日后少进些酒,不可多饮 。”这里有个名词要解释一下:腊,这是宋人记录产后时间的单位,据《梦粱录》,“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 。杨大夫建议,产妇分娩后的七日内不可饮酒,七日后才可少饮 。以前的酒一般都是糯米酒,酒精度很低,人们相信,饮用少量的糯米酒有利于行血补气 。今天客家人坐月子,还保留着食用糯米酒炖鸡的习俗 。另外,现代科学认为产妇饮食应当少盐,宋朝的杨大夫也是这么主张的 。
按中国婆婆的说法,坐月子有着五花八门的饮食禁忌,鸡鸭鱼肉都是“发物”,不能吃 。但宋朝医生告诉你,没这回事儿,“一腊之后,恐吃物无味,可烂煮羊肉或雌鸡汁,略用滋味,作粥饮之 。或吃烂煮猪蹄肉,不可过多 。今江浙间产妇多吃熟鸡子,亦补益,亦风俗也” 。鸡鸭鱼肉都可以放心吃,只是不可饮食过量,因为“凡吃物过多,恐成积滞” 。
婆婆们还会要求坐月子的媳妇儿不可下床,要躺一个月 。但宋朝医生告诉你,没有必要这么夸张,只是不宜“强起离床行动、久坐或作针线,用力工巧” 。适宜的活动是可以的 。婆婆们又说了,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甚至不能刷牙 。宋朝医生确实反对产妇“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但我们应该明白当时的生活背景,古时候没有淋浴的花洒,没有消毒的自来水,没有供暖设施,没有电吹风,古人又都是长发及腰(这一头湿漉漉的秀发该如何弄干它,想想头都大),如果不避风寒洗澡洗头,极容易受冷着凉、感染病菌 。这种情况下,提倡产妇尽量不要“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无疑是对的 。错的是今日的婆婆,不识变通,不知与时俱进 。
西方人其实也很重视产褥期护理,并特别强调要注意产妇的产后抑郁症 。这方面宋朝医生也关注到了——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后抑郁症”的说法,不过,杨大夫说,产妇“产后气血大伤,心神易浮,不耐惊恐忧悲,宜多加防护,静心休养”,“若未盈月,不宜多语、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思虑、恚怒”,“又不得夜间独处,缘去血心虚,恐有惊悸” 。换言之,杨大夫提醒产妇的家人要密切留意新妈妈情绪的细微变化,悉心照料与关怀她们,帮助她们放松心情,舒缓焦虑 。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宋朝医生对于产褥期护理的建议,比今天许多婆婆坚持的那一套都要靠谱得多 。中国婆婆的那一套确实需要改改了,而反对坐月子习俗的科普派,也不要因为民间的一些陋俗而将古人与传统想象得那么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