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数家珍
日前,采访人员来到贾岙村时,陈华喜早早就在村口处等候了。“今天,我把行程都安排好了,你跟着我走,一定让你对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有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一见面,陈华喜便兴致勃勃地向采访人员开门见山道。
第一站他带着采访人员来到一座山脚下,只见一块大岩石上有一处摩崖石刻,刻着“鹿迹岩”三个字,陈华喜便侃侃而谈:“村里流传这样一个传说,称乐清的历史文化名人张文君曾骑着仙鹿经过贾岙,登上我们眼前的这座凤凰山,然后骑着仙鹿上了天庭。你过来看,这岩石上有三个小窟窿,是不是很像鹿留下的脚印,村民说在高山上还有一处脚印。”
紧接着,他又带采访人员来到村内两棵大树下,在树旁设有一块“乐清市古树名木”保护牌,根据上面的内容显示,这两棵树为樟树,树龄约170年,保护等级为三级。“这是比较罕见的成对的古代香樟树,一棵是雄的,一棵是雌的,村里人都称之为夫妻樟。”陈华喜告诉采访人员,这两棵香樟树是清代国学恩贡贾存礼(乐清南宋状元王十朋岳父贾如讷后裔)结婚时种下的,170年过去了,如今古木参天苍翠绿,枝繁叶茂树根深,非常值得一看。
随后,他又带采访人员来到村内“含金量”最高的一处古迹——乐清市文物保护点“司理门楼”,原系南宋“兴国军司理”贾如规的府第大门。说起贾如规,陈华喜滔滔不绝:“贾岙村的杰出人物首推贾如规,他是南宋状元王十朋的叔公、老师,曾调任江西兴国军司理,人称贾司理,晚年隐居乡里读书、著述、讲学。”
当天,他还带采访人员走访了村内的七星池、古井、古桥、古民居等,一路上,他对本村的历史文化古迹如数家珍,还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手写的村内30座桥的名称。“你知道吗?我们村有两大稀奇事,一是村内竟然有30座桥,且大多是有数百年历史的石桥,虽然历尽沧桑,如今依然能供人行走。二是我们村里还有一条“逆流溪”,它是从下游往上游流,这七星池就是“逆流溪”的源头,当时的人们特意打造该池,作用是防火及供妇女洗衣。”
文章插图
介绍鹿迹岩的情况。
能说会道
【 陈姓|六旬老人陈华喜当“导游” 为贾岙村历史文化古迹打CALL】不知不觉一个上午过去了,陈“导游”极力推荐采访人员跟他再去最后一个地方——“龙门山”。在爬山半个多小时里,他诉说了很多自己跟这个村庄的不解之缘。
“我们贾岙村,主要有三大姓,分别是叶、贾、刘,陈姓是从我爷爷这一代开始的,带着父亲从城东街道东山南村迁居到贾岙村,在当时,陈姓在村里可以说是孤姓,而我也是在这个村土生土长起来的,打小就对村内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着浓厚的兴趣。”陈华喜笑道,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又不是文化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贾岙村,他的答案就只有两个字——热爱!
这大段的“导游词”是如何记住的呢?他笑道,其实并不难,因为很多历史典故是从小积累起来的,因为热爱,所以会努力钻研,通过向村里的老人、村干部等搜集信息外,他还经常请教文物部门的专家,并结合相关的史料,整理出一套自己的“解说词”。年纪大了,有些专业词汇记不住,他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此,他的衣服兜里,纸笔总是不离身。一有空闲,他就多动脑、多练习,把解说词说顺说溜。至于这滔滔不绝的口才,是年轻时他在全国各地跑供销时打下的基础。
- 曾女士|路遇老人心梗倒地,他一路狂奔紧急送医上演“生死时速”
- 发作|湘潭一老人心脏病发作,警车开道 6 分钟将其送医
- 救护车|这位老人的贺岁短信让民警暖暖的
- 铁骑|争分夺秒,为生命开道,紧急护送昏迷老人就医
- 瑟瑟发抖|旧司镇老人寒冬走失驻村干部爱心接力护送回家
- 老人|拾荒老人迷路上了高速,身边就是川流不息的车流
- 老人|2021年11-12月“湖北好人”榜发布,武汉2人上榜
- 体外除颤仪|老人地铁站突发“心梗” 工作人员“冷静”救人
- 民警|老人外出不慎迷路,济南民警火速救助让其安心回家
- 阿尔兹海默症|八旬老人23次进派出所,原因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