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哪国人音乐家 贝多芬是哪国人 贝多芬是哪国作曲家( 二 )


与此同时 , 贝多芬也是这一期时期左翼政治文化极力推崇的作曲家 。例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 。它被认为是致敬法国大革命理想 , 歌颂革命和自由 。而最受左翼政治文化推崇的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 它被视为是歌颂极端的平等主义和世界大同 。从1925年开始 , 社民党组织的德国工人合唱团每年11月都举办活动 , 庆祝推翻君主制的“十一月革命” , 而每次活动的高潮都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1927年的贝多芬百年逝世纪念中 , 德国工人合唱团在全德国巡演70多场 。在埃尔福特的教堂阶梯前 , 共有一千余名无产阶级出身的歌者参与演出;在斯图加特 , 参与演出的歌者约600名 , 观众更达万人 。
不同于德国文化精英阶层认为贝多芬等古典乐只属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 , 德国工人运动领袖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就致力于普及贝多芬的音乐 。在1905年纪念席勒及1848年革命的音乐会中 , 德国左翼政治活动家库尔特·艾斯纳称许这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首次为无产阶级演奏” 。1915年 , 历史悠久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指挥尼基施·阿图尔开始为底层民众提供较为价廉的古典乐演出门票 。
而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作为新年跨年音乐会演奏曲目的传统正肇始于一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 。1918年11月开始 , 德国各地开始用音乐会等形式庆祝战争结束 。莱比锡当时是社会主义运动重镇 , 亦不例外 。这一年的圣诞夜之际 , 莱比锡工人培训所的李希特先生和《莱比锡人民日报》(由社民党主导)的副刊主编弗朗茨博士发起了跨年音乐会 , 首次把《欢乐颂》作为跨年曲目 。1918年12月31日晚间23点 ,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开始《第九交响曲》的演出 , 最后一章的《欢乐颂》正好在跨年的零点时分响起;当时现场观众约三千人之众 。这个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 更流传至世界各地 。如今把这个传统最发扬光大的是在日本大阪 , “第九合唱团”每年都组织万人一起合唱《欢乐颂》 , 庆祝辞旧迎新的时刻 。
纳粹帝国时期:既是希特勒的心头好 , 也是反抗法西斯的武器
在纳粹帝国时期 , 古典乐与政治的联系更为密切 。最为著名的是希特勒曾让柏林爱乐乐团为其演奏《第九交响曲》庆祝生日 。希特勒和戈贝尔不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符合纳粹的英雄主义美学和意识形态 , 更推崇贝多芬这位作曲家“与命运抗争”的斗士形象——他是饱经苦难、与失聪悲剧命运搏斗的巨人和英雄 , 是不世出的德国音乐天才 , 体现了德意志文化的优越性 。
与此同时 , 贝多芬也是纳粹政权最好的文化外交名片 。1937年 , 纳粹政府定调德国在巴黎世博会上的主题是“为德意志而庆祝” , 安排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作为德国活动的高潮 , 借此向全世界展现德国的文化成就 。
事实上 , 贝多芬的身体特征和家族出身与纳粹意识形态下所推崇的雅利安人或“北方人种”颇有出入 。例如他身材矮小 , 祖辈来自荷兰弗莱芒地区 , 眼睛不是蓝色的 , 皮肤也黝黑 。但由于贝多芬作为德国民族文化瑰宝的地位早已牢不可破 , 这些“瑕疵”被纳粹政权努力证伪了 。例如有人努力考证出贝多芬的眼睛其实是灰蓝色的 , 皮肤也是由于日晒而造成的 。最具标志性的是后来成为纳粹高官的理查德·艾歇瑙尔在《音乐和种族》一书中给贝多芬的定性:贝多芬“克服”了其种族血统上的不纯净 , 创造出了最纯粹的北方人种音乐 , 因此应被视为是北方人种的斗士和英雄 。
一如一战 , 贝多芬的音乐在二战期间也是演奏最频繁的古典乐 。柏林爱乐作为“帝国交响乐团”多次在德占区巡演贝多芬的交响曲 。战争后期 , 德军已露战败颓象 。为了强化在前线负隅顽抗的部队的意志力 , 戈贝尔责令电台强力播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 德国钢琴家亦被安排前往前线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 。
不过 , 贝多芬的音乐在二战期间也被用来作为反抗德国人的武器 , 尤其是《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五交响曲》开头标志性的“短-短-短-长”四音符被英国广播电台用作对欧洲大陆节目的片头 , 寓意反抗德国人的决心 。在摩斯密码中 , 这四个音符的长度相当于字母V , 寓意为“胜利(Vic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