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也要写软文?看苏东坡如何打广告( 二 )


这种明码标价的良心“润格”在当时起初却不多见 。一向清高自傲、视金钱如粪土的古代文人墨客们纷纷不屑为自己书写“润格”,但大胆创新并极具商业头脑的郑板桥却借此开创了中国古代书画交易的新模式 。而这种“我为自己代言”的新型促销模式也成为当下商业广告的效仿对象 。
不仅如此,细心周到的郑板桥担心自己字少意简的“润格”不能被大众所理解,还特意在自己的商业软文旁附上了一首诗: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
如此直抒胸臆的诗作,也为郑板桥带来了新一轮的销售热潮,可见我为自己代言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
谢安推荐蒲扇,几日抢购一空
在字字千金的古代,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也曾无心插柳当了一回纸扇大使 。一日,王羲之漫步于绍兴城内,偶遇一名提篮卖扇的贫苦老妇 。但老妇门前却无人问津,生意甚是惨淡 。王羲之见状顿生怜悯之心,却又不想直接伸以援手,于是在每把扇子上题了五个字,随后嘱咐老妇:遇人买扇之时,只需说扇面上为王右军(王羲之别称)的字迹,每把要价“百钱”便可 。原本还有些心怀不满的老妇听罢,只得依言而行,原本滞销的纸扇竟在一时间成了热门商品,被众人抢购一空 。
这则被称为“题扇赠老姥”的商业趣闻也在浙江绍兴广为流传,原本题扇的石拱桥也被更名叫“题扇桥” 。
不仅王羲之题字赠老妪取得了商业销售的极大成功,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谢安也曾为同乡推销蒲扇 。根据《晋书·谢安传》中记载,谢安的一个同乡欲罢官回家,便在临行前到谢安的处所与谢安辞行 。谢安听罢同乡的遭遇和决定,满心惋叹,于是关切地问道,回乡的盘缠是否准备妥当,同乡无奈地直言告知手中并无盘缠,只有五万把蒲葵扇,打算卖掉蒲扇充当盘缠 。谢安见状从中拿了一把,并大赞蒲扇 。此事很快在坊间传开,市井百姓见谢安如此钟爱这把蒲扇,便竞相购买,最终“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同乡的蒲扇在几日间被一抢而空 。
严嵩手书招牌,六必居声名鹊起
明朝中期,“六必居”由山西临汾赵氏兄弟创办,起初经营六种生活必需品,后又经营酱菜,但只限京城百姓,生意规模一般 。但自从挂上了严嵩手书的招牌后,竟声名鹊起,规模也是逐年扩大,最后成了京城小吃代表之一 。
除此以外,名扬四海的王致和臭豆腐也曾有幸得到名人的题字称赞 。相传,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考生王致和进京赶考,但落第后因手头拮据,只得在前门外的安徽会馆寄居 。为了筹措生活费,他便一边复习读书,一边凭借做豆腐的手艺摆摊卖豆腐 。但时值盛夏,没能及时售出的豆腐腐烂变质了,王致和新想一招,将豆腐变成了腐乳,街坊四邻对此赞不绝口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在延寿寺街开办作坊,挂起“王致和酱园”的招牌,一时名扬京城 。慕名而来的清末状元孙家鼐在吃过腐乳后,即刻写下了两副对联:“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 。随后,王致和腐乳的名声传遍各省市,其销量也愈发惊人,如今更是驰名中外 。
【古代文人也要写软文?看苏东坡如何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