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的统治根基:凭借着戎车和良马维护统治( 三 )


周人此时对猃狁/犬戎还保持了足够的胜率,一方面是因为周人组织有序,军队阵容庞大、兵员充足,另一方面他们控制着东亚最丰富的战略金属资源 。那些源源不断流入西周腹地的青铜原料既可以被加工成赏赐诸侯,彪炳功勋的重要礼器,也可以锻造为持兵、车右之徒手中的兵器,或是马具、车具 。两者的有机结合决定了此时是周人屡屡击败猃狁,并夺取了后者重要的生计资源——马匹 。
周天子的事业
南求铜料,北索良马,理论上看,这的确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业 。正是这种完美的运转,使得此时的周人尚能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我把这种策略概括为:以犬戎之良马胜淮夷,以东夷之利兵克犬戎 。然而,胜利并不总是站在周人一边,淮夷和犬戎也不会永远都是周人随意征服的对象 。
淮上之地位于东亚中纬度偏南湖、河发达的平原地带,泥沼与溪流总有一天会羁绊疲惫的马蹄和松弛的车轮 。“丧六师于汉”,南征不返的昭王在生前最后的时刻,或许对此最有发言权 。一旦发生“西六师”、“殷八师”同时被敌的情况,兵员和战车(战马)的损失,就会越来越紧迫地将递补需求,困扰着西周的“国人”和犬戎,并将这种来自外部的压力反射到周人自身 。依靠武公的戎车击溃噩侯驭方的是周厉王,但最终被“国人暴动”推翻的也是他,有人认为是堪比虢石父的荣夷公“好利”所致,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因果逻辑存在诸多缺环 。
不管怎样,解民于倒悬,还是越陷越深,是西周诸王留给子孙的难题 。就在寻求解答的道路上,西周君臣渐渐动摇了自身的根基,为东亚舞台上新的主角铺设了登场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