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辱旗事件引起?( 二 )


此时,“开眼看世界”的大清,看到自己失去了建造战舰的话语权,在买船问题上“突然”渐渐开明起来 。早在1856年,24岁的江海关(上海海关)英方司税李泰国,就曾建议清廷购洋舰,镇压太平军 。1858年,在清英签订《天津条约》时,李泰国就加入了“清英共同肃清海盗”的条款,为海关建立海上武装伏笔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请英国买办购买战船 。但英国人在卖船同时,又提出了《英中联合舰队章程》 。李泰国在没有请准清政府的情况下,于1862年5月29日,擅自委派英国海军官佐阿思本创建由欧洲人指挥的清国炮舰队 。翌年,又擅自与阿思本签订合同,规定阿思本为清国舰队司令,并只执行由李泰国传达的谕旨 。
组建了清英联合舰队,就要有合法的军旗 。于是李泰国着手设计清英联合舰队的军旗 。作为英国人,英国国旗自然成为他的设计底色 。他将“米字旗”的一部分换成黄色,融合了清英两国的元素,可谓煞费苦心 。但英国海军部要求该军旗必须得到清国政府正式批准后才能使用 。此时,总理衙门也向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提交了多项备选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以及黄龙旗 。1862年10月17日,清廷批准以黄龙旗作为清国官船旗号 。恭亲王随即答复李泰国,但未说明此为法令,李泰国遂将黄龙旗与他自己设计的旗帜结合,于1863年2月13日,将这面军旗在官方的《伦敦政报》上公布 。这是清国第一面海军军旗在国际上首度“公示” 。
但是,由于“李阿合同”受到总理衙门的大臣们的反对,恭亲王最终作出解散清英联合舰队的决定 。以至1863年9月清英舰队开到天津后,不得不退船解散 。最终,大清没能用上这批钢铁战舰,也没能用上所谓的“大清海军第一面军旗” 。
最后的清朝海军军旗
这两种关于大清国旗的说法,虽然时间不同,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清廷并未意识到需要一面国旗,而是海上交往中,大清商船和海军需要代表国家的船旗,这才催生了黄龙旗 。它不是清国海军的军旗,也不是清国的正式国旗 。但这总好过一个国家没有代表性的旗帜,好过清国船挂外国旗 。
黄龙旗就这样,在海上交往中被外国视为代表清国的旗帜 。
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由派兵登陆台湾,清廷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 。此事引起朝野的警惕,“海防”之论,首次压倒“塞防” 。1875年由李鸿章牵头,再度掀起购买外国军舰的浪潮 。1879年,清政府从英国购买的4艘“镇”字号炮艇,升挂的是三角青龙黄旗;1881年,丁汝昌率队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两舰回国,清驻英公使曾纪泽亲自为战船升挂的还是这种三角青龙黄旗 。1887年,由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带队,赴英国和德国接带“靖远”、“致远”、“经远”、“来远”等4舰 。作为编队指挥舰的“靖远”舰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 。照片显示“靖远”舰的舰尾旗杆上悬挂的依然是三角斜幅青龙黄旗 。
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上奏《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三章“国旗”规定:“西洋各国,有兵船旗、商船旗之别 。而国旗又有兵、商之别 。大致旗式以长方为贵,斜长次之 。”“今中国兵商各船日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定旗式,以崇体制 。应将兵船国旗改为长方式,照旧黄色,中画青色飞龙”,清朝的正式国旗和北洋海军军旗就此诞生了 。
在福州的马江海战纪念馆和威海的甲午海战纪念馆中,想寻找一面清国海军军旗,三角的或长方的,但都没有见到这样的文物,只见到示意性的仿制品 。据说,近代史专家刘申宁,曾捐给安徽李鸿章纪念馆一面他在山东搜集到的北洋海军军旗,但他本人说,那是不是一面真正的军旗也说不准,北洋海军军旗原件可能被日本人收到靖国神社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