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 , 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 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 , 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 , 奋力把船划出去!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水鸟 。
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词作赏析
这是追述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生活剪影 , 虽然只有33字 , 叙事却十分完整 , 并将叙述、描绘、抒情三者融为一体:远处是长长的流水、沉沉的落日、隐隐的溪亭;近景是郁郁荷塘、少女奋桨、鸥鹭齐飞 。有动有静 , 极富情趣 。随着画面的展现 , 主人公的感情世界也层层展现出来 。
美酒、胜景带来的“沉醉”、“兴尽” , 日暮归返“不知归路”引起的不安 , “误入藕花深处”所引起的焦灼 , 连呼“争渡 , 争渡”时的手忙脚乱……都倾泄无遗 。充分显示出作者早期词用白描手法引出新思、以平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 。
李清照的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全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释义:
1、如梦令:词牌名 ,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 , 五仄韵 , 一叠韵 。
2、常记:长久记忆 。溪亭:临水的亭台 。
3、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
4、藕花:荷花 。
5、争:怎 , 怎么 。
6、鸥鹭:泛指水鸟 。
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 , 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 , 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
背景:
此为忆昔之词 , 非当时当地所作 。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 , 二十四岁时 , 翁舅赵挺之被罢相 , 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 , 离开京城到了青州 , 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 。赵明诚是金石学家 , “屏居”初年 , 李清照的创作雅兴 , 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 。
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 , 居汴京时 , 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 , 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 。细审作者行实 , 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 , 1099年)之时 , 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 , 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
扩展资料:
赏析:
词的开篇两句“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意思是说 ,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到日暮时分 , 因景色令人心醉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 。首先 , 这两句点明了它是一首忆昔词 , 是李清照的一首记游赏之作 。“沉醉”二字 , 可见当时景色的优美怡人 , 也可指李清照因为宴饮 , 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 。不管怎么说 , 它表达了李清照流连忘返的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