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疫区插条、苗木等向外地调运时,应注意检查,防止把瘿螨传到新区去 。无瘿螨地区从外地,特别是有瘿螨地区引入苗木时,在定植前,最好用温汤消毒 。具体方法是把插条或苗木先放入30~40℃热水中,浸5~7分钟,然后移入50℃热水中,再浸5~7分钟,即可杀死潜状的瘿螨 。5.葡萄毛虫()葡萄毛虫(见图2-127)属鳞翅目,斑蛾科 。又名葡萄星毛虫、葡萄斑蛾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葡萄嫩叶、叶片、花序和果实 。幼叶被害后形成穿孔,危害重的仅留下网状的叶脉,造成早期落叶;被害的芽不能萌发;花序受害不能正常开花;果穗被害后出现小穗干枯脱落 。图2-127 葡萄毛虫1.蛹 2.幼虫 3.成虫(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0毫米,体黑色,翅半透明,略有蓝色光泽 。雄成虫触角呈双栉齿状,雄成虫触角栉齿状,其上着生刚毛 。卵圆形,乳黄色,成块产于叶背 。幼虫初龄为乳白色,后渐变为紫褐色,长大后,体为黄褐色,末龄体长10毫米 。体节背面疏生短毛,每节具4个突起瘤状物,排列成4条黄色纵线,边缘有黑色细纹,瘤状突起上生有数根灰色短毛和2根白色长毛 。蛹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外有白茧包围 。
(2)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2代,以2~3龄幼虫在枝蔓翘起的老皮下和植株基部的土块下结茧越冬 。第二年葡萄萌芽后便迁移到芽上为害 。第一代幼虫出现在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出现在8月初,卵期3~7天,蛹期10天,单雌可产卵53~200多粒 。第一代幼虫密度大,危害严重 。幼虫初期多集中在葡萄叶背为害,长大后有吐丝坠落习性,可转到其他植株或枝条上为危害 。(3)防治方法 ①冬季彻底清园,将葡萄枝蔓上的翘皮剥除、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 。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布50%敌敌畏乳剂或90%敌百虫,或40%乐果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 。6.葡萄根瘤蚜[ (Fitch)]葡萄根瘤蚜(见图2-128)属于同翅目,瘤蚜科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属国际的重要检疫对象 。该虫原产于北美东部,1892年由法国传入我国,目前我国的台湾、辽宁、山东、陕西等省均有局部发生危害 。葡萄根瘤蚜以若虫和成虫为害葡萄叶片和根部 。叶片受害后,在叶背形成粒状虫瘿,称为“叶瘿型”;根受害后,逐渐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称“根瘤型” 。为害葡萄栽培品种时,美洲系和欧洲系品种的被害症状显然不同 。
危害美洲系葡萄品种时,既能为害叶部还能为害根部 。欧洲系葡萄品种,主要是根部受害,征状与美洲系葡萄根部被害状相同,但是叶部一般不受害,有适应在叶部生活的趋势 。一般受害后出现树势衰弱,提前落叶,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株枯死 。(1)形态特征 根瘤蚜虫可分为根瘤型,叶瘿型,有翅型和有性型 。①根瘤型 。成虫体长1.2~1.5毫米,长卵形,黄至黄褐色,头部颜色较深,触角及足黑色,体背具有许多黑色瘤状突起,并具1~2根细毛 。卵长0.3毫米左右,淡黄至黄色 。若虫初孵时淡黄色,后变黄色 。②叶瘦型 。成虫近圆形,黄色,体背面凹凸不平,无黑色瘤状突起 。卵长椭圆形,色淡黄 。若虫淡黄色 。③有翅型 。成虫长椭圆形,前宽后狭,体长约0.9毫米,初孵时淡黄,后橙黄色,胸部红褐色,中后胸各1对翅,翅面有不明显半圆形小斑点,前翅前缘有翅痣,后翅前缘有钩状翅针 。卵类似根瘤型卵 。若虫初孵时似根瘤型若虫,2龄时体较根瘤型狭长,有明显黑色背瘤,3龄时体侧可见灰黑色翅芽,成熟若虫胸部淡黄色 。④有性型 。是有翅型大小型卵孵化出来的,大型卵孵成雌虫,小型卵孵化成雄虫 。成虫体长椭圆形,淡黄至黄褐色,触角黑褐色,无翅,有黑色背瘤 。卵长椭圆形,深绿色 。
- 饲养哈士奇的主要事项
- 红孩儿不请铁扇公主来吃唐僧肉,主要是因为什么?
- 柑橘蚜虫类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 夏黑葡萄为什么这么难吃 夏黑葡萄口感特点
- 满族在我国分布图 满族在我国分布在哪里
- 世界上主要火山带分布在哪 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
- 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哪些 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有
- 蓝莓和葡萄能一起吃吗? 蓝莓和葡萄能一起吃吗 蓝莓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 果菜类蔬菜的主要种类有
- 十大害虫和十大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