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种大蒜发芽冬天能冬死吗明年春天还能活吗?( 二 )


二,大蒜病毒病1,症状大蒜病毒病又叫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也是对大蒜为害性最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害 。病毒一旦侵入植株体内,不但对当代有影响,而且蒜头母体带毒后便以垂直传播的方式传递给后代,导致种性退化 。此外,田间还有许多传毒媒介,如蚜虫,蓟马,线虫及瘿螨等,又可将病株中的病毒传播给健康的植株,因此,病毒病的传染率不断扩大,导致大蒜严重减产 。病毒病会导致大蒜叶片出现黄色条纹,叶片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萎缩,植株矮小瘦弱,心叶停止生长,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等各种各样的病症 。只有识别病毒病在田间植株上的种种带毒症状,才能淘汰病株,降低大蒜带毒率 。2,防治方法(1),采用脱毒大蒜生产种 。(2),消灭大蒜植株生长期间和蒜头贮藏期间的传毒媒介 。如蚜虫,蓟马,根线虫等 。(3),大蒜周围不要种植其他葱属植物 。(4),实行3–4年的轮作,避免与大蒜及其他葱属作物连作 。(5),播种前严格选种,淘汰有病,虫的蒜头 。再将挑选出来的蒜种用阿维菌素,噻唑磷,氯氰菊酯等拌种或浸种处理 。(6),从大蒜幼苗开始,对种子田进行严格的挑选,及时拔除发病植株,以减少病害传播 。
(7),加强大蒜生产田的用水,肥的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 。(8),发病初期喷施病毒A,植病灵等病毒抑制剂防治 。三,大蒜紫斑病1,症状大蒜紫斑病菌主要危害蒜体的叶部,如果条件适宜,病斑继续扩大,绕叶或花梗一圈,导致叶或花梗折断 。染病圈头收获后,常从蒜秆基部发病,形成软腐,病部颜色为深黄或红色 。阴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2,防治方法(1)播种前种瓣用40–45℃的温水浸泡1.5小时,或用多菌灵浸种或拌种,预防种瓣带菌 。(2),实行3–4年的轮作,避免与葱蒜类蔬菜连作 。(3),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百菌清,灭菌丹,杀毒矾等 。四,大蒜灰霉病1,症状大蒜灰霉病多发生于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和蒜薹贮藏期 。病斑开始为水渍状,以后变为白色至浅灰褐色,严重时全叶枯亡,继续蔓延使蒜秆甚至蒜头腐烂,病部可见灰霉及黑色菌核 。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选择**水位低,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地段种植,整平畦面,设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 。(3),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及灌水 。合理密植,防止植株徒长 。(4),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喷甲基托布津,或速克灵,或扑海因等进行防治 。五,大蒜叶枯病1,症状大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蒜薹 。
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叶色逐渐减退,叶面出现灰白色凹陷的圆形斑点 。发病部位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蔓延 。蒜薹一抽出即可染病,病斑和叶子上的一样 。发病严重时地上部提早枯亡,蒜薹不易抽出甚至枯黄,使蒜头和蒜薹的产量降低 。蒜头因未充分成熟,不耐贮藏 。染病蒜薹不但外观品质大大降低,而且冷藏期间病部失水凹陷或腐烂断条 。2,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 。(2),加强田间排水及松土保墒工作,降低田间湿度,控制发病条件 。田间操作时避免伤及叶片,以减少伤口 。(3),及时发现病株,收集后烧毁或者是深埋 。(4),播种前种瓣用40–45℃的温水浸泡1.5小时,预防种瓣带菌 。(5),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喷甲基托布津,或者是百菌清,或者是敌枯唑,或杀枯净等杀菌剂防治 。六,大蒜干腐病1,症状大蒜干腐病可在大蒜整个生育期内发病,但主要发生在运输途中 。病株叶尖发黄,根部腐烂,切开蒜头可以发现病斑向上蔓延,呈半水渍状腐烂,发展较慢,运输途中为害严重,多从蒜根部发病,蔓延至蒜头的基部,蒜瓣变成黄褐色,干枯,病部可见橙红色霉层 。在接近成熟期,土壤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病隔外严重 。2,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 。(2),田间操作时防止造成伤口,及时防治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