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思想特点:显示了充分的道家思想( 二 )


《吕氏春秋》的基调是道家 。从整体思想来看,这种判断是恰当的,尤其是《吕氏春秋》的自然主义倾向,不但继承了道家,而且发展了道家 。但是,《吕氏春秋》放弃了道家消极一面,它不仅要求人类顺应自然,更要求以人的自觉能动去发挥创造 。而这种发挥创造则需要用自然法则来验证其合理性 。例如,古代的养生学说多发源于道家,《吕氏春秋》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养生不再是道家庄子学派的那种消极回归自然,而是黄老道家积极实现人文建设目的的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所谓养生,就是“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本生》) 。由养生到治国,事出一理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 。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 。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 。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本生》)自然之道并非束缚人的行为,而是给人的行为提供分辨轻重缓急主次本末的尺度 。水天性是清澈的,但人不断用土抇水,它就无法清澈;人生来是长寿的,但人为了物欲而劳心费神,当然折寿 。物本来是养生的,而不是用生命来养物 。当今之人,不知天道,被物所惑,往往轻重颠倒 。一旦轻重颠倒,为君则行为悖离正道,为臣则迷乱失常,为子则狂妄忤逆 。三者只要出现一个,国家就会衰亡 。所以,养生并不是像庄子那样化入自然而消极无为,更不是背离天道去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长生,而是保全天道以防夭折 。“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 。”所以,出入车辇实是“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实是“烂肠之食”,靡靡之音实是“伐性之斧” 。有人不肯富贵,不是求名,而是重视养生 。很显然,是《吕氏春秋》对黄老道家、庄子学派的继承,又对庄子学派的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