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花和尚鲁智深为什么说他最后成了佛( 二 )


书上写: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 , 如此显灵 , 令吾师成此大功 。回京奏闻朝廷 , 可以还俗为官 。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 , 光耀祖宗 , 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
但是鲁智深的境界已经不是凡人能达到的了 , 他已经视名利如粪土了 。
鲁智深道:“洒家心已成灰 , 不愿为官 , 只图寻个净了去处 , 安身立命足矣!”
鲁智深第一次说道安身立命 , 是离开五台山去大相国寺的时候 , 辗转多年 , 到了全书的最后 , 还是不能安身立命 , 这个社会已经把人逼的没有办法 , 能归于佛祖、归于神仙 , 也是一大幸事吧 。也可能鲁智深和武松根本就不是为了功名而战争 , 也仅仅是为了报答宋江的恩情(燕青、李俊等人他们亲口说的) , 以及在摸索一条安身立命的道路罢了 。
打辽国回来 , 宋江带着鲁智深一行人到五台山拜访智真长老 , 临走的时候宋江还问了一下关于人生的思考 , 智真长老的回答也是很有佛性 。
书上写:宋江向前拈香礼拜毕 , 合掌近前参禅道:“某有一语 , 敢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 , 苦海无边 , 人身至微 , 生死最大 。”
智真长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缚多年 , 四大牵缠已久 。堪嗟石火光中 , 翻了几个筋斗 。咦!阎浮世界诸众生 , 泥沙堆里频哮吼 。”
这个关于人生的偈语 , 宋江他们怎么都参悟不透 , 鲁智深也不明白 , 但是他没有像宋江一样到处询问 , 而是默默记在了心里 。等到他悟懂的时候 , 就是他成佛的时候 。也正是在这场场的血腥厮杀中 , 鲁智深慢慢的参透了很多禅机 , 他的思想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 不知不觉他已经超脱于众人之上 。在九十九回解脱缘缠井的时候 , 他的佛学修为已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
书上写:那和尚又笑道:“上至非非想 , 下至无间地 。三千大千 , 世界广远 , 人莫能知 。”又道:“凡人皆有心 , 有心必有念;地狱天堂 , 皆生于念 。是故三界惟心 , 万法惟识 , 一念不生 , 则六道俱销 , 轮回斯绝 。”洒家听他这段话说得明白 , 望那和尚唱了个大喏 。
我们可以看到 , 这一段云里梦里的禅语 , 鲁智深已经能听明白了 。所以鲁智深的成佛是有一定的过程的 , 不是突然的大彻大悟 。虽然不是明确的符合佛教中“狂禅”的定义 ,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十分的相似 , 至少精髓没有差池 。
在五台山临走的时候 , 智真长老唤过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 , 与汝前程永别 , 正果将临也!与汝四句偈 , 去收取终身受用 。偈曰:逢夏而擒 , 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 , 见信而寂 。“这就是后来鲁智深的人生轨迹 , 我们边说边解释 。等打败了方腊 , 也把他造的宫殿什么的全烧完了 , 但是没有捉到方腊本人 。
宋江教军将沿山搜捉 , 因为这将是本次战争最大的功劳 。就像是二战时期抓希特勒一样 , 这个最大的功劳 , 作者给了最能代表侠义的鲁智深 。所有说《水浒》这本大书 , 是由鲁智深三拳打开 , 一禅杖合上的 。柴进提出去当卧底的时候 , 宋江大喜道:“若得大官人肯去直入贼巢 , 知得里面溪山曲折 , 可以进兵 , 生擒贼首方腊 , 解上京师 , 方表微功 , 同享富贵 。”只是没想到 , 有心栽花花不成 , 无心插柳柳成荫 。方腊没有被柴进活捉 , 而是被鲁智深活捉了(还是一位世外高僧引导的) 。这样就能解释偈子前两句 , 逢夏而擒 , 就是擒住了大将夏侯成 , 遇腊而执 , 就是活捉了方腊 。不管方腊是谁抓的 , 总归是圆满的打赢了 , 所以大家也是十分的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