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圆形和田玉,著名的古代玉器有哪些( 二 )


蛇纹
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个别有作为主纹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
商末周初的蛇纹,大多是单个排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蛇纹大多很细小,作蟠旋交连状,旧称“蟠虺纹” 。
蟠虺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盛行于春秋战国 。
蟠虫离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斜口,卷尾,蟠屈 。盛行于春秋战国 。
鸟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 。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 。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 。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 。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 。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 。
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 。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 。
玉器系:
许多古玉器上都会琢上一些花纹,这些花纹称为纹饰,每一种纹饰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流行的年代,因此古玉器上的纹饰对古玉的断代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各种纹饰使玉雕艺术品显得更加精致华贵,使人爱不释手 。以下介绍一些重要的古玉纹饰:
谷纹:形状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其实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盼望 。谷纹起源于战国时期,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宋代和清代仅少量制作,但是琢工不如战国和汉代,谷粒排列稀松,不饱满,摸上去不“扎手”,是后仿的可能性较大 。
涡纹:是圆形的几何图案,在一个圆面上饰有类似水涡纹线条的纹饰,此纹饰结构与金文中的明字结构完全相同 。涡即为光的意思,而光必发自火,古时候记载有“火似圈”,所以涡纹实际上是一团火的形象,它始于商周,盛行干汉代 。
兽面纹:兽面纹是兽类动物的头部图案,有牛、羊、虎等多种形象,都以程序化手法构成,它们有首无身,故叫兽面纹 。盛行于商周,是图腾的代人类对动物崇拜的遗风,象征威猛、勇敢、公正,叫云雷纹;
云雷纹或称雷云纹,是以连续的回旋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简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简称为雷纹,雷云纹盛行干商和西周 。
蚕纹:垂体屈曲,头圆,两眼隔突出,多用于器物口沿下或足部的装饰,盛行干商代和周代 。
螭纹:头部似猫而嘴较方,耳为“几”形下迭耳,或凹且小,或有角,或无角,五宫生动,眼睛较大,眼球凸起且圆,嘴部似凸起或三段式,还有的螭嘴细长而似锥,细身肥腰,尾部为卷丝状或分叉卷向两侧 。汉代较为流行,宋代至清代均有制作,但是神韵与汉代相去较远 。
勾云纹:勾云纹有两种,一种是阴线碾琢的小勾云纹,另一种是减地凸起的勾云纹,勾云正反相连,排列密实,这两种勾云纹均流行于战国至汉代,宋代以后仿制的勾云纹较大,排列疏散 。
柿蒂纹:顾名思义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四瓣或五瓣,这一类纹饰多使用干战国玉器上,在汉代的玉剑首上也常有发现,在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 。
蒲纹:蒲纹是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类似蜂房排列的六角形,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说文》解释蒲:“蒲草,可为度也 。”后人将这种雕琢排列有序的纹饰称为蒲纹 。蒲续流行干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汉代蒲纹分割线较宽,并带有玻璃光,碾法干净利落,后代所仿制的分割线一般较小,且较毛糙,纹饰较小不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