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 。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
(四)别号
在古代有的人除名、字外,还有“号” 。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 。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如卢仝《玉川子诗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体千字文》、老莲《荷花鸳鸯图》等 。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 。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还要记住他们的号 。
1.号的来历
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 。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磺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 。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
2.“号”是怎样形成的
“号” 的形成有两种情况:
①是使用者本人起的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 。正因为“号”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别号,但仔细分析,深人考察,仍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甲,鲜明的时代印记,如:
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 。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任仁发号‘明山道人”;吴镇号“梅花道人”;赵孟頫号“雪松道人” 。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宰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国家苦难,民族危机 。反对侵略,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这个调子给自己起号 。像谭嗣同号“北飞”;黄少配号“黄帝嫡裔”;陈天华号“思黄”;秋谨号“竞雄”等 。
乙,强烈的抒情色彩,如:
宋人郑思肖,宋亡后隐居苏州,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因为抗金名将张浚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光宗皇帝又亲书“诚斋”二字赐之 。这样“诚斋”不但表现了他在学习上的“正心诚意”,而且还包含着他对国家的“真心诚意” 。
- 古人名字大全,古人日常的称呼
- 古代人明魁,古代人怎么生火
- 古人形容美,古代形容美男子的描述
- 古代小妾是可以用来下酒的假君子刘备也如此
- 劝学颜真卿古诗 劝学颜真卿
- 慈禧点状元结果出乎意料的看上倒数第一名?
- 岩疆是房县古称嘛 岩疆是房县古称吗
- 古代打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 成都古代叫什么名字
- 古代丝绸是什么材料 丝绸是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