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座|“本命年”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要穿红裤头?( 二 )




本命日的讲究在明清已经不算太流行 , 本命年的提法却多了起来 。 本命年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 严格来说 , 天干、地支完全相同的那一年才算做是本命 , 一个周期便是六十年 。 古人六十一岁(按照今天的习惯是六十岁) , 又称“元命” , 以此为本命年 , 主要流行在唐宋 。 范成大有诗云:“岁复当生次 , 星临本命辰 。 四人同丙午 , 初度再庚寅 。 ”(《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淳熙十三年(1186) , 六十一岁的范成大已然致仕归乡 , 享受着闲适的晚年生活 。 本命年的他没有再经历人生大起大落 , 却始终不忘国事民生 , 是年作诗“长狄名犹记 , 沙随会若新”“贫人寒切骨 , 无地兼无锥” 。


但是六十年未免太久 , 古代同时也流行着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的计算方法 。 以稼穑为业的汉民族 , 对四季轮回、时年轮转的认知也与农业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 。 四个季节 , 十二月份 , 循循相续 , 诉说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不断地交替 。 “十二”这个数字 , 似乎蕴藏着某种意义:十二时辰、十二月份 , 构成描述时间的重要序列 。 而隐喻着人们性格和命运的十二生肖附会在中国传统的干支计时法上 , 就有了生肖纪年法 。 这样 , 十二年正好是一个生肖轮回 , 也对应着人的生命周期 。



上海美术制品厂《十二生肖》海报 。 来源/豆瓣


清代考据大师赵翼根据文献记载 , 得出过一个结论:“十二相属之起于后汉无疑也 。 ”(《陔余丛考》)而随着出土文献的发现与研究 , 十二生肖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时代 ,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日书》中所记的十二兽已经与干支顺序结合起来 , 与后来人们所说的十二生肖十分相似 。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也有类似的说法 。 可以说 , 先秦时期就有了后来生肖系统的雏形 。



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日书》 。 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传统“本命”观念 , 在民间与十二生肖的计岁方式结合 , 最终成型为与今天相似的“本命年”习俗 , 要到清代 。 雍正四年(1726) , 雍正帝四十八岁 , 有人提出这一年是今上本命年 , 不宜动土 。 而在此之前的朝代 , 均没有将四十八岁视作“本命年”的例子 。 可以说 , 今天十二年为一周期“本命年”的概念 , 在清代以后才逐步定型 。


“凶险”的本命年 , 为何那样“红“?


十二年才盼来一次本命年 , 长辈们为什么要叮嘱“小心”“犯忌讳”呢?


有一种说法 , 称是因为这一年的生肖神要上天请命 , 而无法庇护这一属相的人 , 导致他们更容易被灾厄侵袭 。 民间有“本命年犯太岁 , 太岁当头坐 , 无喜必有祸”之谚 。


这种说法还真有些来头 。


十二进制的纪年法 , 对应着木星在空中绕行一周的时长 , 故古代把木星所在的位置作为纪年的标准 , 将木星称为“岁星” , 岁星在天区中停留的位置 , 称为“十二次” , 对应着十二地支 。 由于岁星运行方向与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方向相反 , 且实际运行一周的时长不满十二年 , 古人又假想出一个与岁星运行位置相反的天体 , 自东向西运行 , 即“太岁” 。 太岁是一年的守护者 , 主管人一年的吉凶祸福 , 早在汉代就有拜太岁的说法:“太岁之意 , 犹长吏之心也 。 ”(东汉王充《论衡》)道教中 , 把太岁神当做一岁之主宰 , 是一年一换轮值的神灵 。 宋代命理书籍《渊海子平》讲“太岁乃年中之天子 , 故不可犯 , 犯之则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