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何时发掘秦始皇帝陵,从目前来看,是遥远的将来了,有的说50年内是不可能发掘,有的说100年内不可能发掘 。这是为什么?就此问题,笔者专访了秦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研究员,他说了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贯彻文物保护政策的需要 。现在文物保护政策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帝王陵一般不主动去发掘 。此项文物保护政策是从国内外的教訓中吸取的 。当今世界各国的文物考古机构,对于保存状况较好的大型遗址和墓葬,都制订政策,尽可能地保持文物的原生环境,一般不进行主动发掘 。
其二,世界遗产保护的特殊要求 。发掘秦陵费工费时费财,在没有十分必要的时候,应该不予考虑,加之秦始皇帝陵已经成为世界遺产名单中的一员,因此更要慎而又慎 。埋于地下两千多年的文物,氧化、腐败只是下葬后的最初几年,后来微量的氧化,现在相当隐定了 。若冒然打开,文物受到湿度、温度、风、光以及外界震动的影响,随即发生变化 。
网络配图
其三,发掘秦陵确有难度 。发掘秦陵必须是“大揭顶”的,要取掉封土,才能发掘,这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揭开封土以后,地宫面积20多万平方米,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发掘得完的,如何保证在发掘中地宫的遗迹及文物不受风、雨、日光等自然因素的破坏?揭开封土发掘完后,封土如何再覆盖上去,保持原来的面貌?发掘出来的文物又怎样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实际问题 。
其四,从民族尊重祖先的道德取向来说,也是不允许随意挖掘祖坟的 。旧社会那种挖坟鞭尸之为是一种仇恨发泄 。秦始皇是暴君,毕竟是祖先 。应该说,秦始皇功大于过,“过”也是从“功”中导致出来的 。人都有一种好奇心,希望挖开来看个究竟,这可理解,但更要从尊祖道德上来考虑 。
还说:“冒然打开,墓里的文物将会顷刻发生变化,如此发掘等于破坏 。在马王堆挖掘时,我亲眼看到墓室确有耦片,从左边拿到右边,瞬间就没有了,这就是文物出土之后的变化 。再说,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不能让我们这一代都给发掘了,要给子孙后代留着 。”
是啊,文物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一旦损坏,将永远消失 。而文物保护的难度又相当大,诸如壁画、彩绘、简牍、织物等有机质文物的保护,更是世界性的难题 。
很多保护技术即使当时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无法预测长久的负面影响 。其实,开挖的同时就意味着历史传奇魅力的失落,或者失望的开始 。如果乾陵里什么都没有,像那个在亿万世人面前打开的空荡荡的金字塔一样 。从此再也没了与想象同在的魅力 。
对此,中国文物考古学界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就有专家私下里心存渴望:研究了这么多年,有生之年能看看“真相”多好!在老一辈历史学家郭沫若、吴晗、邓拓、范文澜等人的坚持下,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被打开了 。
但这次鲁莽行动的后果,被一直持反对态度的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不幸言中:色彩鲜艳的丝绸类织物在接触空气的瞬间化为灰烬,大量有机质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连万历皇帝的尸骨,后来也被“红卫兵”焚毁 。定陵发掘的考古报告,也是时隔30多年以后才得以完成 。
因此,在10余年后,当郭沫若先生再次向国务院报请发掘明长陵及唐乾陵时,被周恩来总理坚决否定后,曾题诗“待到幽宫重启日,延期翻案续新篇”,写出了他的失落与不甘 。
时光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在借鉴国内外文物保护先进经验和理念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确定了基本方向 。因此,在面对国内外舆论和社会各界对发掘秦始皇陵地宫的关注时,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及文物考古界的专家学者,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
- 秦始皇陵墓有多少个故宫那么大 秦始皇陵墓有多大面积
- 秦始皇陵有多大
- 秦始皇陵地下军备库曝光:出土石甲石盔
- 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女尸是芈月吗?还是另有其人
- 小芝峙山头遗址考古有新发现年代比河姆渡遗址还早1500年
- 考古发掘新发现邯郸磁县磁州窑创烧史提至唐代
- 秦始皇陵为何还没有挖掘?几个原因说明不能挖
- 最古老岩刻画:北美洲新发现
- 秦始皇陵暗藏九层妖塔,倒金字塔有着什么谜团?
- 关于秦始皇陵的三个谜团秦陵地宫果真有飞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