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谚语简短 端午节谚语( 三 )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 。小孩佩香囊 ,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 外包以丝布 ,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 做各种不同形状 , 结成一串 , 五颜六色 , 玲珑夺目 , 既美观漂亮 , 又清香四溢 , 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 。而在节前 , 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 , 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 , 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 , 以赠亲友和佩戴 。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 , 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 , 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 , 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 , 并含有汞 , 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 , 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 无纯饮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 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 , 用雄黄泡酒 , 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 , 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 , 意在消毒防病 , 虫豸不叮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 , 持艾簪蒲额头王 。"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 , 孩子们拿了艾叶 , 戴上菖蒲 , 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 , 以辟邪防疫 。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 , 可以驱虫 , 清洁环境 。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 雄黄酒外用尚可 , 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

端午节谚语简短  端午节谚语

文章插图
端午节谚语
端午节谚语简短  端午节谚语

文章插图
关于端午节的谚语:
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
端午不戴艾 , 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 , 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 , 百病远远丢 。(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 , 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 , 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 , 天气热;五毒醒 , 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 , 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 , 偕老祝千年 。(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 , 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 出门一望麦儿黄 。(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温州)
家有三千艾 , 郞中不用来。(温州)
吃了端午粽 , 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 , 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 , 划龙船 , 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吃了端午筗 , 还有三更冻 。(客家)
未食五月粽 , 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五月节 , 小哒埠 。(广东潮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 , 破裘毋甘放 。(福建)
乡下不识字 , 过节过初四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