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的纪晓岚:俗称官场上的不倒翁( 三 )


从1756年进入翰林院 , 到1768年晋升为侍读学士 , 纪晓岚度过了一段顺利平静的时光 。因为乾隆皇帝的赏识 , 他得以步步高升:1763年官任福建学政 , 升侍读;1768年 , 按常规本来应该外出任职 , 准备补授贵州都匀府知府 , 但乾隆皇帝因为他学问素优 , 认为出任地方官员不能尽其所长 , 特命加四品衔 , 留任左春坊左庶子 , 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种破例提拔在当时社会是很荣耀的 。然而 , 就在纪晓岚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这一年 , 人生出现戏剧性的逆转 , 获罪落马 , 昔日朝中宠臣 , 今日阶下罪囚 , 被发配到乌鲁木齐 。
导致纪晓岚人生出现重大转折的是卢见曾案 。1768年 , 刚刚上任的两淮盐政尤拔世向盐商索贿不成 , 上奏折揭发上一任盐政普福 , 说他在任职期间营私舞弊、挪用公款 , 由此引发乾隆皇帝的震怒 , 下令彻查 。因历任盐政均有营私侵蚀行为 , 已退休很久的两淮盐运史卢见曾也被捕入狱 , 乾隆皇帝下令“即行严密查封 , 无使少有隐匿寄顿” 。然而查抄卢家时却发现他家中没有什么值钱之物 , 乾隆皇帝很生气 , 认为是有人通风报信 , 使得卢家转移了财产 。随后 , 查明通风报信的人就是纪晓岚 。
纪晓岚和卢见曾是什么关系呢?纪晓岚有3子3女 , 长女嫁给了举人卢荫文 , 而卢荫文的祖父就是卢见曾 。当时纪晓岚已晋升为侍读学士 , 得以出入宫廷 , 听到一丝风声后就告诉女婿卢荫文 , 朝廷正在查办两淮盐务 。卢荫文随后又见到了过从甚密的郎中王昶 , 王昶告诉他是历年盐引的积弊被揭发了 , 于是他赶紧送信回家 。结果自然是悲惨的 , 纪晓岚和王昶因泄密获罪 , 主犯卢见曾则死在狱中 。
纪晓岚的这段经历在史书上找不到什么痕迹 , 民间的版本却是生动有趣:纪晓岚既担心姻亲 , 又顾虑惹祸 , 于是用空白信封密封了盐和茶叶 , 命人连夜送往卢家 。卢见曾最初不解 , 再三揣摩 , 悟出了其中的秘密:盐案查(茶)封 , 于是马上转移资产 。民间还流传着纪晓岚应对乾隆皇帝讯问的精彩回答:“皇上严于执法 , 合乎天理之大公;臣惓惓私情 , 犹蹈人伦之陋习 。”乾隆皇帝闻言 , 为之一笑 。
网络配图
戏说虽然精彩 , 但是纪晓岚的人生确实因此发生重大转变 。他被贬戍乌鲁木齐约两年半的时间 , 因其文采出众 , 在戍所主要做文案工作 , 行动也比较自由 , 并未因此受多少苦 , 反而因为西域的风土人情开阔了视野 , 增长了见闻 。
1770年 , 纪晓岚47岁时 , 受乾隆皇帝恩命赐还 , 于次年6月长途跋涉回到北京 , 再入翰林 。
做官做到死也是一种选择
初入翰林 , 为新科进士;再入翰林 , 为赦罪犯人 。当年挥斥方遒的青年 , 此时已深刻体会了世事无常和人生艰难 , 不复当年心态 。“人生快意果有失 , 一蹶万里随戎旃” , 这是对以前快意人生的后悔;“少年意气已萧索 , 伤禽宁望高飞翻” , 这是对前途莫测的恐惧;“毋乃怪我趋营猛 , 讽我宴坐娱林泉 。拈花微旨虽默契 , 拂衣未忍犹留连” , 这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友朋知己尚必报 , 况乃圣主恩如天” , 这是彷徨之后决意仕进的选择——这些诗句都出自纪晓岚刚从乌鲁木齐返京后写作的《幽篁独坐图》 , 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