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战神霍去病:17岁闪电奇袭,22岁封狼居胥( 四 )


汉朝人尚武有血性,绝不是窝里斗,他们以报效国家、沙场杀敌为荣,在远离家乡的边塞,用血性写下男儿战斗史诗 。
比如,霍去病的姑姑是皇后,他完全可以在富贵乡中过纨绔少年的日子,却选择了到危险的前线建功立业 。用伏波将军马援的话来说,就是“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这是汉朝人的主流价值观 。
马援本人即如此,他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身体力行了“马革裹尸”的气概 。
今天读汉朝故事,常常感慨于有那么多传奇——或孤军坚守,任狂风暴雨也不屈服,或数人远征,虽九死一生亦不放弃;有杀出重围的悍勇,有战胜孤独的坚韧,有千里奔袭的自信,有以硬碰硬的豪迈……
两汉400年,人性朴拙,精神强健,重视荣誉,极具血性,元气淋漓,以英雄为荣,以爱国为荣,民族因此有超级的向心力,也因此爆发了极强的战斗力 。
这般气度,如同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像,一点都不花哨雕琢,跟繁琐俗艳无关,但其中的血性与力量,虽已凝固静默千年,仍能感觉喷薄而出 。
霍去病与卫青并称,但后人更喜欢霍去病 。
这是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感慨与同情 。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猝然去世 。距离他立下不世功勋,仅仅一年多时间 。他给予国家的敌人致命一击,完成了历史使命,然后就飘然而去,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私人的时间 。
霍去病离开人世的时候,年仅23岁 。这是何等的悲剧?
就像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石,刚刚雕琢完毕,就摔得粉碎;就像一部慷慨激昂的大戏,刚刚开场,就戛然而止;就像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满眼热烈,时间却突然停止了,一切绚烂美好,像张名画一样被撕掉,只剩下死亡的底色 。
汉武帝异常悲伤,在霍去病的葬礼上,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 。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
霍去病死因,历史没有记载,一代战神,为何在人生最好年华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突然凋谢,已是千古之谜 。
或许,从他的名字,“去病”,就能看出,他从小身体并不好,母亲希望他能健康成长,无病无痛 。或许他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莫测,因此能够抓住一切属于自己的时间,把生命力张扬到极致,不浪费一分一秒 。因此他能够专注于疆场杀敌,留下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相貌的记载,但他应该是当时的偶像级人物,孔武有力,又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否则怎么解释,他在征战途中,能够把皇帝赠予的美酒,倾倒泉中,与诸将士共饮?
霍去病战功显赫,也懂政治,从不结党,更不养士(门客) 。
他的人品也很好,他是私生子,从小没有见过生父霍仲孺,等他已经名满天下时,途经霍仲孺的家乡时,能够邀请相见,并行跪拜礼:“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您的儿子 。”
没有尽过一天父亲的职责的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这个霍光,后来位极人臣,成为西汉末年一个极具影响力的重磅人物 。
他也有冲动的时候 。“飞将军”李广,因为在一次出征中迷路(打仗迷路,简直成了汉代将军们的噩梦,为什么不学习霍去病重用匈奴人的做法呢),延误战机,被卫青斥责,羞愧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