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虎父无犬子,额亦都的后人们在清初的政坛上也多有建树 。他的儿子中有七人因功得爵,其中五子阿达海、七子漠海、十三子超哈尔均战死沙场;十六子遏必隆不但是康熙初年辅政大臣之一,还育有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真正是“圣眷优渥”之臣 。即便是在清中叶平回部、征缅甸、大小金川等战事中,额亦都的子孙中还有11人参战并各树勋功,这种与国休戚与共的家世实在令人赞叹 。
费英东:一人力克众敌
瓜尔佳·费英东本是苏完部长索尔果之子,25岁时跟随父亲“率五百户首先来归”,几乎参与了努尔哈赤时代所有的大规模战争,并且在战场上始终一马当先、奋勇杀敌 。一次,在与明军万余骑人马的遭遇战中,费英东的战马被炮火所惊,“旁逸,诸军不前”,只见他回马高呼:“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督促将士冲锋向前,力克敌众 。
这一幕被督军在后的努尔哈赤看得清清楚楚,他在马上拍着大腿赞叹道:“此真万人敌也!”费英东后来也被授予一等大臣之职,出任右翼总兵官,统御右翼四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成为努尔哈赤的“右臂” 。
从“直义”二字的谥号之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费英东忠正耿直的性格 。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叶赫时,曾因久不能克而下令撤兵,谁知身在一线的费英东却回报称:“我军已经冲到城下了,怎么可以退兵?”努尔哈赤第二次命人传令撤退时,费英东再次抗旨:“此城马上就要被攻克了,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退兵!”第三次传令的士兵还没到,费英东已经率众登上了叶赫的城头 。
无怪乎《清太祖高实录》中说他“见国事稍有阙失,辄毅然强谏,毕智殚力,克输勇略” 。皇太极在登基后曾回忆道:“(费英东)见人之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之善,必先自奖励而后举之 。其被劾者无怨言,被举者亦无骄色 。朕今并未见尔等以善恶实奏,似斯人之公直也 。”
费英东所在的苏完瓜尔佳家族有清一代共繁衍出102个支脉,素有爱新觉罗(金姓)之下“莽安哈拉”(意为银姓)的美誉 。费英东的兄弟、子侄们分属在镶黄旗、正黄旗及镶白旗之中,共管有11个佐领 。
除费英东第七子图赖因功受封“一等雄勇公”外,最负盛名的家族子弟当属费英东九弟卫齐之子鳌拜 。鳌拜早年以侍卫从戎,驱驰南北,建功无数,他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但康熙初年他把持朝政,飞扬跋扈,又颇多恶迹,虽免于刑戮,却依旧是中国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与枭雄 。
何和礼:后金建立的中流砥柱
冷兵器时代,人口的数量决定着军事力量的规模;在明末东北特殊的经济环境下,部落里散布的敕书是对外贸易的保障;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人口的集中与统一管理更是增强族群认同与凝聚力最直接的方式 。
回顾女真(满洲)的统一历程,公元1588年、1599年和1615年曾出现过三次人口相对密集的迁徙与整合,这产生的最为直观的影响就是1589年建州女真的统一,1601年牛录的改制与1615年八旗制度的正式确立 。在1588年“率所部来归”的众多部族中,何和礼无疑是最惹人注目的一个 。
栋鄂·何和礼的祖父克彻巴彦在汉文史料中被记做“王兀堂”,是前努尔哈赤时代建州女真中举足轻重的酋长之一,他曾以栋鄂氏部民为主体,联合佟佳氏、嵩佳氏等部族,将栋鄂部逐渐发展为活跃于今辽宁省桓仁、宽甸一带的强大部落 。
曾经“兵强马壮、雄长一方”的栋鄂部,至今尚可查找到的城址还有栋鄂城、瓦尔喀什寨、雅尔古寨、翁哥洛城、牛毛寨、马家寨等多处,当年栋鄂部精兵数千、属众数万的规模依稀可见 。
- 王昭君,忍辱三嫁匈奴单于后服毒自尽
- 历史上真的有穆桂英吗?穆桂英最后是怎么死的?
- 养金毛狗驱虫和打疫苗
- 16g和32g内存差别大吗
- 女儿全网寻施救脑梗母亲好心人:如果不是她们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
- 浅谈梨树采收时间和注意事项,及采收前后的管理工作 梨几月份成熟最好
- 饭后应该坐着还是慢走 饭后应该坐着还是站着
- 金山桥开发区属哪个街道 金山桥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 历史朱棣的皇后 朱棣的皇后
- 古代妃子多少岁后就不能侍寝 太监为什么在侍寝后问留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