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是什么人?汉元帝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他?( 二 )


汉宣帝得知了萧望之的意思,立即将萧望之掉到身边做了一个近侍,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近侍,历代皇帝想要重用谁的时候,都是将这个人调到身边来就近考察,经过考察之后,才会在调任其他重要的职位 。
虽然萧望之在做近侍,但是也不是干着端茶递水的活,而是辅助汉宣帝负责官民上书的部分工作 。经过一段日子的考察,萧望之处理政务的能力得到了汉宣帝的认可,不久,萧望之就被接连提拔为谏议大夫,丞相司直等职位,短短的一年之内,萧望之接连升迁三次 。

萧望之是什么人?汉元帝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他?

文章插图
再后来,霍光的儿子霍禹果然谋反,因此,整个霍家都被处死,汉宣帝成功地抵挡了一次谋反案件,因为在此之前,萧望之早早就提醒汉宣帝要小心霍家独大,所以汉宣帝认为萧望之有远见,有智慧,渐渐的看重萧望之 。
后来汉宣帝想要将萧望之派到地方,去磨练一些政绩在提拔重用,官员有了政绩,后面升迁调用吉更有说服力,这本来是寻常操作,没想到了萧望之却非常排斥 。
汉宣帝派萧望之去平原郡做太守,管理一方百姓,萧望之却不想去,并给汉宣帝上书,上书的意思大概就是说,朝中不能没有我这样直言相谏的诤臣,不然陛下就听不到好的建议,矫正错误的事情了 。
显然萧望之的上书,没有表现自己的不可替代行,并没有什么说服力,所以汉宣帝并没有将萧望之留在朝中,还是将萧望之派代平原郡做太守去了 。
公元前65年,汉宣帝将萧望之从平原郡召回长安,做了一个少府 。这时的萧望之经过了历练已经大不一样了,虽然萧望之身上还有些世家公子的娇气,但是在汉宣帝的心中,以当时萧望之的才能,再培养培养已经可以做丞相了 。
于是这次,汉宣帝任命萧望之做左冯翊,就是京城附近的地方父母官 。但是这个萧望之以为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惹怒了汉宣帝,才被汉宣帝发配到左冯翊的,于是再次上书称病,辞去左冯翊的位置 。
汉宣帝见萧望之为了做父母官,连称病辞官的事情都做出来了,也知道是双方产生了误会 。为了安抚萧望之,汉宣帝马上派自己的心腹,侍中成都候金安去给萧望之带话,汉宣帝生怕萧望之听不懂,直接告诉萧望之,之前让你做平原郡太守,是想要历练你,但是你做平原郡太守的时间太短了,历练不够,所以这次才派你做左冯翊,不是因为你有什么过失将你贬到地方去了 。
萧望之知道了汉宣帝的用意之后,终于没有再推辞,马上走马上任了,在做左冯翊的时候,很认真负责地处理当地政务 。后来萧望之因为得到了汉宣帝的鼓励,在左冯翊的位置上足足做了三年,萧望之辖区内的百姓都对他称赞不已 。
公元前59年,萧望之被升任大鸿胪,负责管理诸侯国和藩属国事务 。
此前乌孙国国王向汉宣帝上书,求娶汉家公主 。汉宣帝接到乌孙国的请求,就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要应允乌孙国的和亲,萧望之对此事发表意见说,乌孙国天高皇帝远,所做出的承诺不可轻信,远嫁公主并不是一件好办法 。
当时汉宣帝并没有采纳萧望之的建议,执意答应了乌孙国的求亲,经过商议定在公元前60年,派长罗候常惠护送公主远嫁乌孙 。
没想到,公主的和亲队伍还走在路上,乌孙国的国王昆弥翁归靡就去世了,他的侄子违背制约自立 。常惠听说了这件事,就从边塞上书报告汉朝,暂时将公主留在敦煌郡,并且亲自到乌孙国责备狂生不信守承诺,应该立元贵靡为乌孙王,才能求娶汉朝公主 。
消息传到了汉朝,汉宣帝召开紧急会议,萧望之再次反对将公主嫁到乌孙,并拿之前的解忧公主和前乌孙王为例,告诉汉宣帝,乌孙国摇摆不定,不信守盟约,之前汉朝嫁过去的解忧公主和前乌孙王感情不和睦,所以边境也不太平 。
汉朝打算将公主嫁给继位乌孙王元贵靡,如今元贵靡并没有被立为王,我们不履行合约也是合情合理的,并没有不信守承诺的问题,之前汉朝不知道和亲了多少次,也并没有多少效果,边境并没有太平 。
这次汉宣帝经过深思熟虑,听从了萧望之的意见,之后再也没有答应和乌孙国的和亲 。后来汉宣帝认为萧望之的意见是正确的,升萧望之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
公元前57至54年间匈奴内乱,很多官员都说,此事应该趁着匈奴自顾不暇一举击溃匈奴 。汉宣帝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要出兵匈奴 。
萧望之以仁义的角度劝导汉宣帝不要趁人之危,要用德行服人,要保持汉朝的大国气度 。尽管汉宣帝十分想要消灭匈奴,听过萧望之的话,也打消了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