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皇帝在登基之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初期,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 。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乾清宫正殿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 “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 。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
另一次特殊的情况是嘉庆帝的登基 。因为是其父乾隆亲自传位,名为授受大典,仪式隆重而又充满欢庆气氛 。乾隆刚一即位,就密定了继承人 。乾隆元年七月,乾隆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大臣、九卿入见,令大臣们亲眼见证他密写、密藏的经过 。乾隆当时选定的继承人是孝贤皇后所生的次子永琏 。但是永琏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 。乾隆皇帝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将藏有立永琏为嗣的密诏取出,以太子的礼仪办理永琏的丧事 。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再建密诏,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的铁匣中 。公元1795年,八十五岁的乾隆皇帝召集所有的皇子皇孙王公及满汉大臣齐聚圆明园勤政殿,当众取下并打开了已经在“正大光明”匾后收藏多年的密旨 。三十五岁的嘉亲王永琰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改名颙琰,移居毓庆宫 。在册立皇太子的同时,乾隆还决定履行自己曾经公开许下的退位归政之愿,颁布了一道禅位诏书,决定于冬至日禅位皇太子 。
嘉庆元年(公元1796)正月初一清晨,清王朝的唯一一次帝位禅让大典,正式在紫禁城举行 。禅位之礼举行之后,嘉庆皇帝的登基大典隆重开锣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这两次情况特殊之外,其余八次,都是新皇帝上一代皇帝丧期即位的 。雍正十三年八月(1735年)雍正帝死于圆明园内 。九月,乾隆帝在太和殿登基 。九月初三日,登基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 。乾清宫正门要垂帘,表示丧事暂停 。弘历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各级官员行礼 。行完礼后,官员们各就各位,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 。弘历在太和殿即皇帝位,这时按一般典礼规定,由中和韶乐乐队演奏,但由于处在丧期,规定音乐设而不作,只在午门上鸣钟鼓 。
乾隆帝即位后,阶下鸣鞭三下,群臣依据口令行三跪九叩礼 。在百官行礼时,音乐设而不作,群臣庆贺的表文也进而不宣 。最后要颁布诏书,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仪式庄严而隆重 。首先,大学士再将诏书捧出,交礼部尚书捧诏书至阶下,交礼部司官放在云盘内,由銮仪卫的人擎执黄盖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门,再鸣鞭,乾隆帝还宫 。文武百官分别由太和门两旁的昭德门、贞度门随诏书出午门,将诏书放在龙亭内,抬至天安门城楼上颁布 。乾隆帝返端凝殿,再换上孝服 。大学士等将“皇帝之宝”交回,贮于大内 。
这是一次典型的登基大典,其余七次均大同小异 。朝廷大典,初登基、授受大典外,还有亲政,晚清的垂帘听政,上皇帝的尊号、徽号,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徽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