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什么拒绝马戛尔尼( 四 )


请注意 , 还是这位乾隆帝 ,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 , 他以天朝的傲慢 , 拒绝了马戛尔尼 , 看似面子问题 , 实有算老账的意思 。那一本世界政治的老账 , 乾隆皇帝把它算到了英国人的头上 。
明亡后 , 郑氏图谋光复 , 荷兰人盘踞台湾三十多年 , 被郑氏一举夺取 。还在被围困时 , 荷兰人就请求清军救援 , 被撵出台湾后 , 仍派舰队驶抵闽洋 , 以清荷联军 , 先夺金、厦 , 再取台湾 。但荷兰再也不能恢复它在中国海的霸权 。本来 , 荷兰与清朝有约 , 联合攻打台湾 , 打下台湾后 , 清朝仍将台湾交给荷兰 。但荷兰自退出台湾后 , 国力大伤 , 又与英国战于大西洋 , 再也无力顾及东方 。
荷兰立国 , 以东印度公司为支柱 , 该公司曾经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两条财路 , 一以台湾控制台湾海峡 , 一以噶逻巴控制马六甲海峡 。郑成功收复台湾 , 使荷兰失去台湾海峡 , 断了一条财路 , 英国人占领新加坡 , 又夺走了马六甲海峡 , 这两条财路一断 , 荷兰就衰落了 , 其海权 , 从东到西 , 被英国一一夺去 。荷兰助清军攻克台湾 , 却无力来讨要 , 因为蒸蒸日上的英国人又在大西洋把荷兰打败了 。
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欧洲时 , 乘船经过香港和新加坡 , 他专门上去考察了一番 , 对英荷两国治理殖民地做了比较 。他说 , 荷兰踞南洋各港口 , “专事苛敛 , 以济国用” , 而英国却“以本地之财 , 济本地之用” 。以英国在印度和澳大利亚为例 , 每年收入逾万万 , 都没有拿到英国去 , 而是用来建设本地 , “使其人民共之 , 故无怨者” 。因而 , “苏门答腊各小国 , 乐以其地献之英人” 。
【乾隆皇帝为什么拒绝马戛尔尼】他还有一个发现 , 发现英国人得到华侨拥护 。当年 , 郑氏驱逐荷兰 , 令旗行于南洋 , 华侨闻风响应 。而英国 , 亦正与荷兰人争夺海权 , 从西洋打到东洋 , 当然要支持郑氏集团 。据说 , 郑芝龙在金门料罗湾海战中 , 就用了全新的英国大炮 , 其战法 , 亦与英国海军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相似 , 其结局 , 成为东西方海权转机 , 至郑成功收复台湾 , 荷兰始衰矣!从此 , 荷兰与清朝缔约 , 誓灭郑氏 , 英国与郑氏结盟 , 夹攻荷兰 。郑氏亡 , 但华侨仍在 , 便转而支持英国 。乾隆年间 , 荷兰人在噶罗巴对华侨大屠杀 , 酿成“红溪惨案” , 乾隆帝并未谴责荷兰人 , 反而说死难华侨是“天朝弃民” , 继续与荷兰人通商 。
荷兰屠杀华侨 , 实与清朝联手 。清朝知其祸患在海洋 , 但其视野所及 , 并非西方列强 , 而是中国民间海权 , 因为明末反清运动的动力就来自海上 , 后来孙中山也发动于海上 。当时 , 满人与西方列强一样 , 都是入侵者 , 满人来抢国土 , 列强来夺海洋 , 面对这样两个入侵者 , 中国民间奋起 , 为海权而战 。可以说 , 中国民间海权 , 是近代以来共和国兴起的根源 , “反帝、反满” , 即由此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