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墓谜团重重:墓中无棺椁尸骨( 二 )


束家平所长认为,这主要与隋炀帝的死因有关 。据史料记载,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杨广 。这种特殊情况下的死亡,不太可能为他建造大规模陵墓 。
也有专家表示,这座隋炀帝陵墓可能是继承了六朝时期皇帝陵墓的规制 。六朝时期的皇帝墓葬并不像汉唐时期那样气势恢宏,南朝齐景帝在位时是齐国最强盛的时期,所修的安陵规模也仅为长9.4米、宽4.9米;齐明帝兴安陵,长8.94米、宽5.3米 。陕西潼关一座隋代墓葬内,壁画画有18支戟,为太子的规格,被认为可能是隋炀帝兄长杨勇的墓,长仅为5.72米、宽为5.94米 。专家由此推测,隋炀帝陵只要达到宽5米、进深8米的规格,就算“达标” 。
疑问二:陵墓中为何没有棺椁尸骨?
迁葬腐烂都有可能
据史书记载,隋炀帝死后先后迁葬两次,他死后最先由萧皇后为其收殓,葬于江都(今扬州)宫流珠堂,十几天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为其发丧,迁葬吴公台,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迁到雷塘,也就是现在“老隋炀帝陵”的所在地 。“唐初的史实中记载得非常清楚,李渊曾下令将隋炀帝连棺椁一起从吴公台迁出,迁入雷塘 。隋炀帝去世后二十多年萧皇后才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将他们合葬,也是葬在雷塘 。”龚艳说 。
这段史实或许可以解释新发现的隋炀帝墓的一个疑问,即为何墓中没有棺椁尸骨,陪葬品也寥寥无几 。“古人在其他的迁葬记载中也有过记述,即迁出的墓葬最好不空置,为此他们会留下一些死者的遗物或者陪葬品,我推测这也正是为何新发现的墓葬中陪葬品数量很少的原因 。这些东西确实规格很高,但用在皇帝身上倒也平常,留下几件也就没什么稀奇了 。”龚艳说 。
但对于新墓中为何没有棺椁尸骨,束家平持有不同的观点 。“隋炀帝被部下缢死后由萧皇后将他收敛,棺材都是用漆制床板做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潮湿,加速木材腐烂 。有些帝王陵墓开启后还能看到较为完整的棺椁,是因为这些帝王的棺材使用的是金丝楠木那样的名贵木材,可以千年不腐,隋炀帝的这具棺材肯定保存不了这么久 。至于遗骨也没有了,我以前也遇到过一些差不多同时期的墓葬,尸骨腐烂得基本也不存在了 。”此外,束家平还做出了该墓或许被盗过的猜测,因而陪葬品寥寥无几 。
疑问三:皇帝陵应用金匮玉册用墓志很反常?
风化程度看不可能造假
“新隋炀帝陵”发现结果被公布后,外界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隋唐史研究专家李文才教授认为,按照古代墓葬制度,墓志铭只适用于一般人,而皇帝陵应该使用金匮玉册,用于记录皇帝政绩 。帝陵中出现墓志,是很反常的 。
微博名人@马伯庸则指出,隋炀帝在被杀之前,李渊就已尊杨广之孙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并改元义宁 。杨广死后,谥号为“炀”,当时已不用“大业”年号,换言之,“隋炀帝”和“大业”年号不应该同时出现于墓志 。难道墓是假的?
对于质疑,南京学者薛冰表示,墓志不可能造假,从风化程度来看,应该年代很久远了 。而且墓志不可能造假的,不值钱 。而一位考古学者说,墓志上为什么这么用,肯定是有原因的 。现在,对外公布的只是墓志的一部分而已,可能墓志的后面,会对这些做一个解释 。
【隋炀帝陵墓谜团重重:墓中无棺椁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