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排第三,盘点十大中国古代神探( 五 )


泰昌元年(1620),沉冤得以昭雪,起袁可立尚宝司司丞,历太仆寺少卿,升左通政 。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九卿公推袁可立为南京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
崇祯六年(1633)十月,袁可立卒,大宗伯董其昌言于帝,帝谴使至睢州祭葬,并在尚书府第前街衢之中修东西临街二石坊,左曰“三世司马”,右曰“宫保尚书”(《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可谓盛典矣 。
袁可立做事干练果断,是晚明少见的既清廉又能干的官员 。并尽量远离党争多做实事,为清流在朝堂上争得宝贵席位,能在群阉环伺的情况下主持辽务多年,成效颇丰,十分难能可贵 。董其昌说:“公护名节,胜于功名” 。
Top10 廉吏第一——于成龙
【人物简介】
于成龙(1617-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谥“清端”、赠太子太保 。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亲自召见,赐予他白银千两、御马一匹,亲自赋诗一首表彰其廉能,并称赞他为“清官第一” 。
于成龙一生勤政廉洁,多行善政,无论在穷乡僻壤的小城,还是在富庶繁华的江南,他始终不改节俭作风,“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 。”,人称“于青菜”;深得百姓爱戴,史书评价:“于成龙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见 。” 。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
于成龙在词讼、断狱方面,精于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秉公处理地方上的疑案、悬案,使许多错案得到平反,于是百姓称呼他为“于青天” 。
去世时替他办后事的官员看到寝室“皆见床头敝司中惟绨袍一套 。堂后瓦瓮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无不恸哭失声 。”“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 。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 。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 。”康熙感叹道:“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