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反感韩信原因:韩贪得无厌一门心思上爬( 二 )


三类人才,区别对待
易中天讲过,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 。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我该怎么办啊?”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
楚汉之争时,刘邦麾下的确人才济济 。这些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世之才,就是从刘邦起兵就跟随他,同甘苦共患难,始终如一的人,比如萧何;第二类是一时之才,就是在刘邦夺取天下的某些关键阶段,效力于刘邦的人,像韩信、彭越、英布就属于这一类;第三类是一事之才,就是只为刘邦做成功一件事的人,比如丁公和侯公等 。
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兼同事,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私人关系,刘邦把萧何列为开国第一功臣 。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之后,认为萧何位高权重,对他有所防范 。晚年的萧何对国事一直保持沉默,委曲求全,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没有把身家性命搭上 。
对待韩信这个从项羽阵营中“跳槽”过来的人,刘邦开始并不看重 。韩信托夏侯婴和萧何推荐自己,刘邦很反感,认为韩信贪得无厌,一门心思想往上爬 。直到萧何半夜跑出军营,追回逃走的韩信,刘邦才决定和韩信见面 。见面后,刘邦心里很清楚,他要夺取天下,用得着韩信 。但是,正如韩信自己所说,“狡兔死,走狗烹”,项羽覆灭之后,韩信也迅速走向了灭亡 。
【刘邦反感韩信原因:韩贪得无厌一门心思上爬】对第三种人,刘邦的态度更鲜明 。丁公其人,原本是项羽的部将,之所以说他是刘邦的“一时之才”,是因为当年刘邦坐板车落荒而逃时,他带兵追上刘邦后,又徇私放了刘邦 。项羽覆灭后,丁公想,自己救过刘邦一命,就前去投奔 。刘邦听说当年的救命恩人来了,立刻下令把丁公带到军营,巡回示众,然后,宣布他的罪状:“丁公当项羽的部下却不忠于项羽,使项羽丧失天下的就是他 。”然后杀掉了丁公 。刘邦说:“使后世做人家部下的,再不要效法丁公 。”
网络配图
起兵造反与当皇帝坐江山不同,身为皇帝,他要控制一个国家,最想提倡的是忠诚,反对的是背叛 。他用丁公的死,向天下表明这样的态度:“只要你是叛徒,连新领袖都不能容你 。”刘邦在危急之时利用了丁公的怜悯之心,胜利之后,又利用丁公的死,为“忠诚”造势,可谓“人尽其用” 。
而那个侯公,则更有意思 。刘邦第一次打项羽,失败后仓皇逃窜,妻子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抓走 。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刘邦派陆贾去要人,被项羽拒绝 。刘邦再次派人去要,这次去的人姓侯,史书只称之为侯公 。史书没有记载侯公对项羽说了些什么,结果是项羽同意放人 。侯公因此很得意,认为自己立下了大功,肯定会得到刘邦的重用 。刘邦听说家人回来了,第一反应是一喜,接着又是一惊 。刘邦觉得,这个侯公太厉害了 。侯公万万没想到,刘邦给他的奖赏是,一大笔钱,外加一句话,“离开这里,永远不要再回来 。”刘邦的想法是,这个人巧舌如簧,把项羽都“忽悠”了,把这种人留在身边,说不定哪天自己也会让他“忽悠”了 。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有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是战略,第二是人才 。就刘邦而言,他的战略很简单——统一战线,远交近攻;在用人方面,刘邦根据每个人资质的不同,做到“人尽其用”,有的人用其忠诚,有的人用其才能,有的人用其一时的小聪明,有的人,甚至用其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