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古代宫廷的三大投毒案件太神秘( 二 )


【震惊中国古代宫廷的三大投毒案件太神秘】司马遹早有预防,怕人投毒,每天都是自己煮饭 。见投毒不成,孙虑直接逼太子把毒丸服下 。司马遹不服,孙虑便趁其上厕所之际,从身后用很重的药杵将22岁的司马遹敲杀 。
也许是报应,贾南风不久也被毒杀了 。贾南风的行为令朝野共愤,在“八王之乱”中,她被赵王司马伦矫诏逼喝金屑酒,弄死了——金屑酒,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毒酒,但放的不是毒药,而是金子碎屑 。
司马伦搞死贾南风后,晋室更乱了,他竟然逼傻皇帝司马衷禅让,自己当了皇帝 。如此一来,其他兄弟不干了,谁不想当皇帝?司马伦只得退位,让司马衷继续当皇帝 。封王们谁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衷成了一个活宝,被封王们夺来争去 。
最后,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用牛车接回了旧都洛阳,但半年后便死了 。《晋书·惠帝纪》记载,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十一月,司马衷“崩于显阳殿,时年四十八,葬太阳陵” 。
司马衷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仅四个字,“食饼中毒” 。那么是谁投的毒?史书无确切的答案,最大的嫌疑人是司马越 。但因为没有人看见,证据不足,所以史家也只能留下“或云司马越之鸩”的记载 。
点评:上述故事中有三起毒杀情节,所用毒药和投毒的方式各异 。杀司马遹用巴豆,中医称巴豆有“大毒”,是古人投毒常用毒物之一,历代禁止随便出售,据《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刑部·诸禁》(卷十九)中“禁治买卖毒药”条,元朝将之与砒霜同列为禁药 。
杀贾南风使用金屑酒,“吞金”是古人自杀、赐死时较常用方法 。喝下含金屑的酒后不会立即毙命,将在极度痛苦中慢慢死去,死得比喝下正宗毒酒还惨 。
杀司马衷时将毒药放在食品中,即民间常说的“饭里下毒”,这种投毒手段简单、较易得逞,所以在现代也多见,早于司马衷遭毒杀的东汉质帝刘缵,也是吃了有毒食物毙命的,谋杀者梁冀便是让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刘缵吃的饼中 。有鉴于此,古代皇家为了防止坏人在食品中投毒,就餐前会将菜品放入一种特殊的测毒工具“银版”中,或由太监、医生一类人员先尝食,没事后才动筷子 。
药里掺毒——
典型案例:清德宗急性死亡案
投毒嫌疑人:大太监李莲英
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被毒杀的皇帝,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即通常说的“光绪皇帝” 。
载湉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4岁坐了龙椅 。《清史稿·德宗本纪》记载,光绪十五年(戊戌年,公元1889年)二月,长大成人的载湉开始亲政 。此时的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年轻的皇帝颇有想法,欲重振满清江山,复兴大国梦 。遂启用梁启超、康有为等一班维新派人士,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
变法运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历时103天便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 。载湉不仅未能将慈禧摆平,完成革新,反而给自己挖了大坑,从此失去了自由,被幽禁于中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