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斗争激烈?蜀汉为何会走向覆灭( 二 )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 , 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 , 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 。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 , 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 。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 , 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 , 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 , 曹魏都远远的超过了蜀汉 。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 , 他很注重人才的品德 , 甚至重德要超过重才 , 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政治上几乎都很清廉 , 但很少是一流的人才 。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和李严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少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 , 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 , 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 , 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另外诸葛亮和刘备都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 , 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荆州的旧部 , 而姜维是凉州人 。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土著的人才 , 这不仅造成后期人才的缺乏 , 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很深的矛盾 。
网络配图

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 。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 , 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 , 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 , 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 。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 , 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 , 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 , 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 , 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 。并且在出兵之前大力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 。连蜀汉名将姜维都被欺骗了 , 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战的准备 , 后来姜维发觉之后即使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 , 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 , 所以汉中很快就失守了 , 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 , 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 , 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 , 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 。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 , 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 。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 , 最后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 。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 , 但也是个庸才 。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 , 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 , 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增援 , 那样邓艾的军队被夹击就很危险了 。可惜他当时建功心切 , 贸然出兵 , 结果是全军覆没 。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 。大家都知道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有个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 , 由此足可见刘禅昏庸愚昧的程度 。
7、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 , 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很深 。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 , 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 , 所以就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 。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人心 , 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土著人士 , 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 , 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 。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 , 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 , 益州土著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 , 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 。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 , 其实蜀汉政权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 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 , 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 。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 , 益州本地土著势力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啊 。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 , 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 , 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 , 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 , 这说明他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 。